长安未稳,华雄败死的消息传入函谷关,送进了董卓的耳中。
董卓的车驾此刻还没有抵达长安,拖着长长的队伍行进,区区孙坚,只有三万余人的豫州军,竟然挫败了徐荣。
好在梁县一战,徐荣并没有伤了根本,董卓即刻点胡轸为大都护,吕布为骑督,临时点兵万余,驰出函谷关,解徐荣的困局。
孙坚的部队此刻驻扎在洛阳一带的要路上,得知胡轸率兵而来,立刻集结部下,准备迎战。
胡轸刚出函谷关,便扬言,要斩杀一个青绶,鼓舞军威,不等吕布,率兵先行,恰巧与孙坚的军队遭遇,几个回合,胡轸大败,率众溃走。
吕布的军队也被溃兵冲散,不得不临时退回函谷关。
不久后,徐荣战死的消息也传入了函谷关,此时,洛阳一线的局势大定,胡轸再想出兵,已经来不及了。
胡轸被迫,与吕布率兵返回长安。
孙策在击杀徐荣后,连夜撤回,一路上半个溃兵也不收容,晓行夜宿,几日后返回了孙坚的大营。
当初立军令状,孙策已性命担保,可斩杀徐荣,此时徐荣的首级就放在帅案上,大帐里,众人目瞪口呆,无不钦佩孙策。
孙静(孙坚之弟)大笑:“好哇,我孙氏一门,各个勇武善战,此乃祖宗显灵,我孙氏一门得上天眷顾!”
孙坚也心满意足的笑着,可又不得不忧虑。
孙策虽然勇武善战,而且通晓谋略,小小年纪便有如此作为,让人高兴,可这小子杀伐果决,下手狠辣,绝不留情,这也是他最大的缺陷,日后,也不知道这个缺陷会不会给他带来麻烦。
此刻孙坚从桌上拿起一封信,淡淡开口:“我儿回来便好,此战你斩杀上将首级,乃大功一件,然而你年龄还小,若直接委以重任,让军中其它将校情何以堪,这功劳我先记下,日后定有论处。”
孙坚说着话,把信向着孙策递过去,孙策笑着应一声:“儿子愿听父亲安排。”
这一战,孙策本就是要稳固自己在军中的地位,杀一个华雄,只是匹夫之勇,还看不出什么,可是斩杀敌军大将,三千部下游刃在乱军中,还能取徐荣首级,这份功劳,怕是军中已无人能及。
有了这份功劳,孙策在军中的威望,已无人能够撼动。
孙坚不急着给自己表功,一是怕众人挑理,惹出不必要的麻烦,其次,孙坚的豫州刺史眼下还没有朝廷的正式任命,只是袁术表奏罢了,所以,孙坚自己还没有稳固,这时候,说别的都太早。
孙策拿过书信看了看,这是袁术的亲笔手书,落款盖着后将军印。
孙坚撇嘴笑了笑:“如今我们依附在袁术这杆大旗下,有些事情身不由己,既然袁术想要我们兵进函谷关,继续追打董卓,我儿可有什么见解?”
这件事,军中已经讨论两天了,身在梁县的吴景休书劝孙坚佯装进兵,实则小打小闹一番,退兵即可。
而梁县的孙贲却想要请命出战,请派其他人来稳固梁县城防,孙贲此举很明显,他是看到孙策屡屡建功,已经焦虑了。
孙坚为了安抚孙贲,下令升孙贲为校尉,兼任梁县县尉,主抓城防。
此刻,孙坚谁的意见也不想听,只想听听孙策对这件事有怎样的看法,再决定如何回复袁术。
大帐里静了片刻,孙策接过书信,陷入沉思。
继续兵进函谷关,董卓虽然败了几仗,可他坐拥函谷关,孙坚想要杀进去,谈何容易。
可又不能薄了袁术的面子,毕竟这豫州刺史虽然挂在孙坚的头上,可是豫州乃四战之地,孙坚真正能够掌控多少还不可知,如果得罪了袁术,那可真的站不住脚了。
此时想要寻找立足之地还为时尚早。
孙策突然抬眼看一下孙坚,孙策终于明白,孙坚愁闷的是什么了。
孙坚并非看不透袁术的小九九,然而,违背袁术,就是公然背弃盟约,如此一来,袁术必不再容忍孙坚,粮草补给也会断绝,这是自绝后路。
随后,孙策脑子里又想到了传国玉玺。
这传国玉玺的消息,迟早要散出去的,也必然要给孙坚带来麻烦,如果没有这传国玉玺,袁术和孙坚之间又岂能出现隔阂,袁绍又怎会休书给刘表,让其击杀孙坚?
这其中的利害关系,不得不防。
而孙策早就谋算到传国玉玺这一步了,只不过,一直找不到突破口说服孙坚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