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恋爱与性的问题
爱情作为人类美好的情感被大学生所向往和体验,而大学生的恋爱也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因恋爱引发的心理困扰、矛盾、冲突与挫折也在大学生中自然存在着。
4.1恋爱绝大多数大学生都能够遵守正常的人际交往道德和行为规范,也有少部分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表现出一些心理问题,有时难以把握住自己的情感,易冲动,好走极端。当前大学生恋爱特点主要表现为:(1)低龄化。有些大学新生一进校门就开始寻觅恋人。(2)公开化。当前的大学生谈恋爱比较公开,校园里热恋的男女同学同桌吃饭,众目睽睽之下相互依偎搂抱也不足为奇。(3)从众心理。有的同学本来无意谈恋爱,但同寝室其他同学都有男(女)朋友,自己没有,觉得不好意思,为满足虚荣心也去找一个。(4)轻率心理。有的大学生把恋爱当作一种感情体验,搞多角恋爱,寻找精神刺激,填补空虚,打发寂寞的课余时间。奉行“不求天长地久,只求曾经拥有”的情感体验。(5)逃避心理。有的大学生在失恋后陷入痛苦、消沉、不能自拔的境地,甚至出现轻生的念头。
4.2性心理主要是指与性生理、性行为有关的心理状况,也包括异**往、恋爱、婚姻等与异性有关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已进入青年中期,随着性心理的发展,会出现一系列的性心理行为,但由于性知识的匮乏,使一些学生常常陷入苦闷和彷徨之中。
5大学生活适应问题
生活环境对一个人来说是千变万化的,大学生从家庭到学校,再从学校到社会,这种变化是角色成熟的主要经历,能不能完成角色转换是大学生能不能继续适应生活的关键。来到大学后,大学生在自我认知、同学交往、自然环境等方面都面临着全面的调整适应。由于目前大学生的自理能力、适应能力和调整能力普遍较弱,所以,在大学生中生活适应问题广泛存在,主要表现在生活能力、自理能力以及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弱等方面。
6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6.1新生与特困生群体
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要承受大学学习的压力又要学会独立应付自己的日常生活,还要规划自己的未来,容易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而随着高等教育收取学生学费,加之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加大,贫富悬殊的扩大,造成高校贫困生也越来越多。调查研究发现,特困生群体有较高的人际敏感焦虑,抑郁和躯体症状明显高于非特困生[3~5]。
6.2毕业生群体求职与择业问题
这个问题是高年级大学生常见问题。随着我国高校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和扩招政策的实行,一方面使更多的学生有了享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择业难度。有些学生缺乏走上社会的心理准备,在跨入社会时,他们往往感到很多的困惑和担忧。如何选择自己的职业、如何规划自己的生涯、求职需要些什么样的技巧问题,都会或多或少给他们带来困扰和忧虑,主要表现为毕业生对自己的能力、兴趣、发展方向等的不确定,找工作“碰壁”带来的挫折感,就业压力等等。由上可知,大学生存在种种的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面对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相应措施。从高校层面上看,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为学生提供适应、发展、学习、潜力开发、压力、人际关系、异**往、恋爱、择业等方面的指导;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创建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与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校刊、板报、橱窗、校报等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有关提高心理素质及如何预防心理问题发生等知识[6]。通过这些措施让学生熟练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学会常见心理不适的应对方法,提高心理素质。从大学生个人层面上看,大学生应努力做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不对自己过分苛求,把奋斗目标确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以内;对他人期望不要过高,以避免失望感;学会情绪的自我调控,排除愤怒情绪;多找朋友倾诉,以宣泄抑郁情绪;自我娱乐,防止心境压抑;不盲目与他人竞争,以避免过度紧张;积极参加社会活动,适当扩大人际交往;积极寻求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