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彪缓步进入,不失臣之礼,面带红光,“臣杨彪叩见陛下,陛下千秋无期。”
“杨卿起来吧。”
刘宏声音微弱,靠在软垫上,卷起刚刚批示完的竹简文书放在一旁,张宇立刻让人送来热茶。
灵帝与这个国家一样,“病入膏肓”,有点同病相怜的味道。
杨彪嘴上不说,也知道陛下这份淡然是装出来的。
“近些天来杨卿辛苦了。”刘宏目光醇厚,望着杨彪:“听闻杨公子射猎坠马,可有事?”
“多谢陛下关怀,犬子只受了轻微外伤,并无大碍。”杨彪嘴角带笑,与皇帝眼神交流。
皇帝含笑道:“小心为好,张宇,今日就派宫里的御医去看看,不可耽搁,误了杨公子病情,朕唯你是问。”
“陛下放心,奴婢这就去安排。”张宇低眉顺眼,出去半盏茶的功夫就又返回来。
望着如山峦起伏般的文书,皇帝叹了口气。
政务堆滞,就算自己不食不寝,也要几天的时间才能做完。
可若如此,刘宏的身体也---
联想到此眼眶有些湿润,可在大臣面前失态,不仅丢脸,还会失去九五之尊的威严。
刘宏强行控制情绪,身子微倾:“杨卿,“月旦评”一事准备的如何了?”
“禀陛下,“月旦评”一如从例,由学宫祭酒许邵主持,招贤令已经颁布下去,最近各地士子都有报名参加。”
杨彪说话一字一顿,句句清晰,生怕皇帝听不清楚。
“招贤令是何人执笔?”
“蔡邕蔡议郎。”
刘宏微笑,喝了口热茶:“好,一定要广布招贤令,令天下有才能的年轻人都来参选,介时我会微服到场,看我大汉帝国少年风采。”
听得此话,杨彪神情一顿,但却没提反对意见。
他知道刘宏的脾气,从来说一不二,既然话已出口,就要去做。
只是程序便要繁琐一些,刨除“月旦评”相关事宜,皇帝的行踪安全也应尽早提上日程。
张宇是距离皇帝最近的人,数十年来,关怀备至,他比任何人都知道刘宏心里在想什么。
“陛下,昨日尚书台送来的校阅名单奴婢都看过了,学宫今年的这一届,必是风虎云龙的一届。”张宇目光柔和道。
刘宏顿时来了兴趣,吁了口气,轻声道:“不妨给朕说说,都有何人?”
“颍川的郭嘉最被看好,腹中有麟甲,当年只有六岁的时候,就被许大祭酒谓之“鬼才”了;
南阳的诸葛亮,是个思想怪才,据说附近村子的很多农具,都是他一手制作的,大大方便了百姓耕种;
江东的孙策、孙权兄弟,一文一武,尤其孙权聪慧过人,那句市井流传的“生子当如孙仲谋”陛下应该听说过。
除此之外,还有河内的司马懿、颍川的荀彧、五源郡的吕布---以及杨大人之子,杨修杨德祖。”
这一顿数落下来,刘宏越听越高兴,这个国家说到底还是要属于这些年轻人的。
“杨公子才名,我早有耳闻,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一定要多加留意,杨公子未来,与我大汉帝国兴衰息息相关。”
刘宏眼中掠过狡黠神色,但凡与杨彪有关的人或事,都要被抬上很高的位置。
因为他知道,这是他日后不需要怀疑就能依仗的肱骨。
杨彪受宠若惊,再次低下头,苦笑的摇了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