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龙为了策划《无音萧》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但是结果是一样的,在70年没有人能预料他会成为日后的国际巨星。
华纳公司那火辣辣的一巴掌,也终于让一直在好莱坞苦等机会的李晓龙明白,华人想在好莱坞发展,崭露头角,实在是太难了。这已经不单单是中西文化的差异,更是一堵无形的墙。
李晓龙如今的境遇和邹闻怀一样,两人都是才华无限,都已经站到了自己力所能及的顶端,除非能打破那堵墙,否则,这一辈子差不多也就这样了。
华纳的一番遭遇,终于让李晓龙下定了决心,离开美国,回到香港发展。
李晓龙在好莱坞发展的不顺眼,但回香港发展却不想将就,还是按照好莱坞的演员待遇,寻找要合作的公司。
但在香港,没有多少人能够按照好莱坞的标准请他拍戏,即便李晓龙认为自己的要求在好莱坞只能算一般。
秦凡倒是可以,也有这个意愿,但是秦凡却不是李晓龙的第一选项。
在李晓龙的意向中,最适合自己在香港发展的合作伙伴是邵氏公司。
邵氏是香港最大的电影公司,实力雄厚,在香港和南洋都有完善的发行院线,也有能力满足他的需求。在他看来,这是相辅相成,相互提携的双赢局面。
想到就做到,李晓龙第一时间就将自己的意思透露给了在香港的哥哥李忠宸,让李忠宸帮忙,自己在美国等候消息。
李忠宸也不负所托,通过自己在电影圈的人脉,将李晓龙的资料和要求转交给了邵氏的导演徐国。
徐国看过李晓龙的资料,既兴奋,又为难,有点纠结。
自1967年《独臂刀》出来之后,一鸣惊人,市场反应火爆,香港电影票房第一次超过百万,武侠电影大受欢迎,一直持续至今。
从李晓龙的资料上看,他就是武侠巨星的不二人选,徐国在邵氏只是一名普通的导演,能淘到如此好的苗子,如何不兴奋激动。
但李晓龙的要求着实让人为难,主演一部电影的片酬要一万美金,而且只拍他满意的剧本,不满意的不拍。
这些要求放在好莱坞只是一般,李晓龙在好莱坞的人脉,除了不能做主演,其他的要求很容易达成。
但在香港,不说李晓龙,即便是如今邵氏的百万导演张策,那也是不敢提的。
即便为难,徐国也没有纠结多久,一是好友的请求,另一方面,李晓龙本身的条件摆在哪里呢,只要有一丝机会,他都不想放弃。
第二天,他便到了邵一夫的办公室,对邵一夫道“老板,我朋友给我推荐了一名演员,我想给你汇报一下”
邵一夫点点头,示意他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