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茶取代团茶除了制茶工艺的进步以及饮茶方法的变化等原因之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北宋之后帝国的统治者们对这种精细到近乎奢侈的宋代茶文化并不感兴趣,一般的士大夫和平民百姓又没有能力和时间去玩这种高雅的茶文化,这就使得条形散茶逐渐取代了团茶。
而王康在王浩新茶制作出来之后,他就看到了新茶的利弊所在,并且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而他并不是不愿意跟王浩说,只是他知道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损害到王浩的利益,他便没有明言,他觉得等王浩遇到问题的时候,再帮他解决问题,才能让王浩理解他。
王康明白最容易接受这种新茶是少数民族,他们对喝茶没有那么多讲究,更没有那么精细,而他家正好又与西夏人,羌人都有生意上的往来。
更重要的是四川的茶政自大宋建立起就与其他地方不同,在大宋前期,四川是唯一一个没有实行专卖的地区,到了后面四川又实行的是“茶马贸易”,直到蔡京行茶引制度之后,四川的茶政才与全国统一,但是长期的与众不同,使得四川茶政并没有像其他地方那么严苛,这给了王浩的新茶有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王康跟王浩仔细地解释了一遍,并且对王浩说:“我家制出来的新茶,其中一成利润归于你,如果你觉得可以的话,我便将新茶的制作方法拿出来。”
“可以。”王浩毫不犹豫地就同意了,他现在实在是太需要钱了,而且收这个钱就像是收专利费,王浩毫无压力,还有就是一旦新茶被列为御茶,技术保密就会变得很难。
“还有用你的方法酿的酒,现在已经开售,到时候也会有钱分给你,只是那钱不像孙羊正店可以按月份,需一年才能分一次,送到你的手中之时,可能已经过去一年半以上,还希望你不要介意。”
“无妨,有钱分就好。”
“如果你急需要用钱的话,我这里还有一些。”
“暂时不需要,但是最快一两年之后,我可能需要一大笔钱,到时候如果有缺口的话,我们再说。”
“我发现你赚钱快,花钱的速度更快。”
……
北宋的南京漕运极其发达,从而带来了繁荣的商业贸易,在南京运河两岸,商铺林立,夜晚灯火辉煌,伎乐声闻数里,其繁荣程度丝毫不逊于东京。
南京还是宋朝的龙兴之地,“宋”的国号也来源于此,在南京城内还有一座皇宫,在皇宫之内有一座三圣殿,是赵宋皇室的原庙,可见南京在北宋的地位。
王浩与张真奴走的是水路,从京师走水路到南京要比走陆路方便,速度也更快。王浩虽然明知道南京传来的消息是假的,但他又不得不走一趟,还好一路上有张真奴倒是不寂寞。
船过宁陵到南京便只有一日的路程了,所谓近乡情怯,张真奴此刻表现得淋漓尽致,王浩特意陪同张真奴来到船头散心。
越靠近南京,水路上船只也越来越多,来来往往大多都是商船,王浩坐的是官船,一路上船只纷纷避让,行进的速度倒也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