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即将消逝的乡村 > 追求公平的空军(上架感言中提到)

追求公平的空军(上架感言中提到)

用顺序名次分,理论上选各科人数大体上持平。如果说,此大体持平是合理的、值得努力追求,那么,我们可以遵循原则5使自选各科的总分之和相等。由自选公式,自选名次分=(科目分值÷最大考生数)×(最大考生数+1-顺序名次),可知:自选科目名次相同,则分数相等。设浙江某年有考生30万,每人3科,则自选科目参加考试总量为90万人/次,学科均衡则7科每科约有12.86万考生。若某科比较容易但不是很重要,可是考生却最多有19万;而某科比较难学但比较重要,可考生最少只有10万;并且差距经常如此,社会发展难以接受,而如果大体持平之学科均衡我们认为合理且有必要的情况下,可使自选各科的总分之和相等。第一步,按自选公式计算分数,并以这个分数为基础;第二步,考生最多科成绩不变;第三,其余任何一科所有考生平均分配该科目成绩之和与考生最多科成绩之和二者差的绝对值。为什么是平均分配,因为共同承担风险。以考生最多科与考生最少科为例,第一步时,最少科的第一名、第十万名分别于最多科的第一名、第十万名分数等值;第三步时,最多科后九万名的成绩之和被最少科的所有十万名同学平分。当然,这个计算很简单,一个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算出最多科后九万名之成绩和,除以最少科同学数十万即可与各自原成绩相加;是否有此必要,则需要充分讨论。

还需要讨论的有补充原则,就是零分排名次优先缺考者。考试容易出现一些极端少有的状况,比如种种原因没有实质的成绩,要不要给无实质成绩者排名次,怎么排名,这些问题都需要协商讨论。我们的观点是:为鼓励选择,只要做出选择即给排名,为鼓励按时考试,参加考试者均优先缺考者。

2、为何如此修订

于涵等认为“从考试的公平性、理论的科学性、操作的可行性 3 个原则出发”,认为:①“简单以考生比例划分等级的做法不可取”;②“考生原始分数间的差别是他们能力差别的体现,可以根据考试招生的需要给予不同程度的显现”;③“提升选考科目对人才选拔的贡献”,需要“适当扩大分数全距”[17]。以上论述是此次修订顺序名次分的理论指导,并结合笔者对考试历史发展的有限感悟、对高考改革实践的粗浅认知,以及对素质教育在新时代全面落实的美好期盼。如,自选公式即是按上述“认为③”从根本公式推导得出。

名次分属于等值机制,具有理论公平性;其科学性,因考试区分度而显现;易操作性,因名次的自致性而可仅依靠电脑;而其可行性出于国情,约定则成。

这里的等值机制具体是指,在使用原则5强化科目平衡之前:同分值的不同科目的分数“第m名等于第m名”。比如浙江方案中,语数外同分值都是150分,那么不同科目的“语文第一名,数学第一名,外语第一名”名次分相等,由基本思路2和4,或者用根本公式计算,同为150分。同理,自选科目都是100分,那么,“物理第六万名,政治第六万名,历史第六万名,化学第六万名,生物第六万名,地理第六万名,信息第六万名”,由基本思路4,或用自选公式计算,因名次相同而名次分相等。机制具有理论公平性,首先是同分科目的公平,语数与外语(外语各语种之间),自选科目之间,因所用公式之相同而公平;也就意味着选择或学习相关科目的考生之间的公平,按兴趣和特长选科,不需要有太多的顾虑。当然,无兴趣特长者的所谓博弈我们难以阻止,或许,博弈本身有其合理性,或者说,机制本身具有对抗博弈或包容适当博弈的性能。原则5之强化科目平衡,即是对博弈的包容或对抗,各自选科目总分之和相等,或许是更高意义上的公平——科目平等。

顺序名次分赋分机制的科学性,通过考试区分度而显现,就是说,此机制本身就像镜子一样,考试区分度高,排名次就比较容易,若区分度低,排名次就不易。而任何考试的设计,区分度是必须要考虑的,所以,名次分的科学性要联系到考试区分度。

名次分之易操作,因名次是自致的,原始分的顺序排列即可得到名次,可依靠电脑运行;而其可行性则要看国情是否允许。

3、应该符合国情

在统一高考中用排名次的办法符合中国国情,而在高考中是否可用顺序名次分则需要讨论。所谓中国国情,这里主要指中国的考试文化与考试历史传统。从考试历史之科举传统看,排名次是严格标示的。以最高级别的殿试为例,分三甲录取,相当于分三个等级,第一甲即第一等,第二甲即第二等,第三甲即第三等。等级之间,严格区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等级内部,排名严格: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三甲的第一名也有专用名:传舻,其余按数字排名。千年的科考,使排名影响深远。早在2006 年,教育部在《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表示:“不得按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18],排名到了需要禁止的程度,从反面可见,中国考试文化的土壤多么适合排名次的生长。其实,统一高考的总分录取本身就符合排名次的理念,高分优先录取。顺序名次分的根本理念,就是排名次。因为原始分不能动,民众不让动,但又不得不动,或许可以通过排名次这种我们习惯的方式来动,因为考生各单科的“神圣”的名次在转化导出时没有变动,并且在运算的公式中清楚地标示出来。这个办法能否行得通,是需要深入讨论的,如果有讨论的必要的话。如果说高考是一场严肃而高利害的游戏,那么,游戏规则是非常重要的,赋分作为这个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需要游戏的参与者共同约定的。

排名次符合中国国情,名次分也应当容易得到社会认可。当然,有更公平、更科学、更说得清的思路,必定更加可行。我观目前热议的量表化等具备公平、科学性,但很有可能解释不清,就像标准分一样可能在社会认可方面需要大力宣传与讲解。而较之等级赋分制,顺序名次分具有明显的优势。

五、名次分精细于等级分

名次分是细化的等级分,同时,较之等级分名次分更具有刚性。此刚性,是因同分值科目用相同的公式,并源与根本公式。现我们通过表格,从计算方法和使用科目角度,对二者进行比较,对比如下:(表1)

等级赋分制

顺序名次分

1、计算方法

1、计算方法

①考生参加考试后获得原始分

①考生参加考试后获得原始分

②根据原始分,在全省内进行单科排名

②根据原始分,在全省内进行单科排名

③依名次由赋分百分比例规则找出赋分

③依名次由公式计算出名次分

④找出的等级分,计入高考总成绩

④算出的名次分,计入高考总成绩

2、使用科目:自选科目

2、使用科目:所有科目

从计算方法来看:第一步得原始分、第二步单科排名和第四步计入总成绩,二者相同。唯有分数的导出转换方式不同:等级赋分制,依名次由赋分规则所规定的考生人数百分比例,找出规定的赋分;顺序名次分,依名次通过名次分公式,计算出分数;计算比较精细,规定比较粗糙。从使用科目看:等级赋分制,仅限于自选科目;顺序名次分,适用于所有科目;名次分的适用广泛,可使自选科目与必考科目赋分标准统一。

可以说,顺序名次分对等级赋分制的理念是认同的,但在操作层面上,由按百分比例粗略的划分等级,变为按名次精细的划分等级,意在对等级分进行精细化。使之嫁接在中国考试文化的老根上而发新葩,变我所引进为我所拥有,以期彻底消化而有益于新高考改革。也就是说,等级分要化中国,首先它自身要中国化。

六、考试分数等值新思路

有关资料表明,我国考试关注分数等值问题,最晚不迟于1994年。证据是:哈维.戈德斯坦(英)所作《考试的可比性》一文由纪泽明翻译,发表在《外国教育资料》1994年06期。主要讨论的是:不同次考试等级的等值问题。而到2008年,我们已经在系统的研究分数等值理论,虽然,“在我国,等值问题一直是考试研究中较薄弱的一个环节”[19]。美国2006年出版了《教育测量》(第四版),书中提出的关于考试分数等值的新框架,两年后就被谢小庆在《考试分数等值的新框架》一文中加以介绍,并对等值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据该文介绍:这个新框架的等值机制分三种:预测、量表化、等值。作者又进一步介绍,量表化过程可以划分为六种模式:量表系列、基于假设总体的量表化、基于锚测量的量表化、纵向量表化、标定、谐同;并梳理了六种等值方法:等百分位、线性等值、核等值、后分层等值、链等值、基于IRT的方法等。这个新框架,基本囊括了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所有的分数等值思路。

名次分之等值机制,与新框架相比,或许新框架因专家之校准更精确、更精准,但其可行性容易让我们联想到统考科目所用的标准分在中国的境遇:原始分——标准分——原始分,虽科学公平高效但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我想要说得是,可能因解释不清楚或不习惯而使这些国外成熟的等值机制难以融入中国考试文化。另外,根据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主张,应试实践考什么就学什么的逻辑,我们得出:全面施教——全面学习——全面发展——全面考核——全面施教,这一程序自动化化的系统,并且知道任何一个环节有漏洞都会影响系统的运行。根据这一逻辑:语数外、政史地、理化生、音体美、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等科目都应在“全面考核”的范围内。我们现在的漏洞是:音体美在高考以及会考中,未受到足够的重视;综合实践等科目处于无法考核的状态。从长远来看,依据素质教育的逻辑,高考的“全面考核”在中国势在必行。顺序名次分有望解决上述一些科目赋分的难题,而新框架对音体美等六科或许更加解释不通,排名次则易于接受。

我们可以说,顺序名次分是考试分数等值的中国式思路:可加、好用、刚性,可加是基于等级赋分理念的相同的计算公式;好用是因为它是中国式的中国化的;刚性源于排名次的自致性及名次之明确的标示。

结语

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高考确有自己的特殊性。这是一种高利害的竞争性考试,用一种解释不清楚、听不懂、不理解、不习惯的分数,严重影响改革目标的达成。改革如江河之移徙,苏子曰:强其所不欲而复之则难为力。标准分之失,就在于说不不清楚,或者说听不懂、不理解、不习惯,于是社会不认可而民众“不欲”,也就“难为力”。反之,如禹之治水,顺其所欲行而治之则易为功。顺序名次分是新生事物,而排名次却有悠久历史,虽把握现实国情,遵从相关文献,对赋分规则进行修订;但因思虑不周而欠缺必定较多,然献思路于方家,或许对此轮高考改革有所补益。

天下苦应试主义教育久矣,其病在未能“全面考核”,且限制了学生选择。赋分方案以能确实有助于素质教育之落实为佳;同时期盼:学生选择权,借此轮高考改革,得以走向解放!

参考文献:

[1]章建石.一项公平与效率兼备的高考改革为什么难以为继?——标准分制度的变迁及其折射的治理困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31-41.

[2][15]温忠麟.新高考选考科目计分方式探讨[J].中国考试,2017,(12):23-29.

[3][4][8][13][17]于涵,韩宁,关丹丹,章建石,焦丽亚.关于改进新高考选考科目赋分方案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18,(6):44-49.

[5]李金波.新高考招生制度下的等级赋分制[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6,(4):48-51.

[6][7][11]刘希伟,韩娟,翁灵丽.新高考等级赋分制:学生认可度的实证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7,(22):31-35.

[9]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若干意见[EB/OL].(2017-11-29)[2018-08-08]..zj.gov./art/2017/11/29/art_32431_295370.html

[10][12]章建石.关于选考科目等级赋分的改进:历史经验、现实限制与可能方向[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79-86,168-169.

[14]王森.新高考选考科目计分机制改进研究[J].教育科学,2018,(2):14-20.

[16]刘典正.物理尴尬何时休——关于浙江“等级赋分制”的思考[J].湖北招生考试,2018,(3):16-22.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EB/OL].(2006-08-24)[2018-08-10]..moe.gov./srcsite/A06/s3321/200608/t20060824_81811.html

[19]谢小庆.考试分数等值的新框架[J].考试研究,2008,(2):4-17.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都市:白露要嫁给我做老婆今生等你神豪系统让我成了舔狗一副虚弱的样子,我强行融合职业渔民:从打捞间谍装置开始抱歉,小道只谈钱,不谈感情!种田:他家好多奇怪东西老爹老妈通天代,我只管躺平就好叶立航与吴林的爱情传奇人生夜来香,女人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