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阅:GB/T 7714
王娟.完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方式方法探讨[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3,(5):41-44.
MLA
王娟.“完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方式方法探讨.“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5(2013):41-44.
APA
王娟.(2013).完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方式方法探讨.山东行政学院学报(5), 41-44.}
完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方式方法探讨
王娟
(中共烟台市委党校,山东烟台 264000)
摘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有利于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有利于干部队伍的塑造,有利于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但是目前操作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完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必须把党管干部、群众认可和竞争择优有机结合起来,通过选拔标准的确立、原则的把握、流程的设计以及配套机制的完善来实现选拔的优化。
关键词:公开选拔;科学化测评;配套机制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选好干部对于提升政府的执政水平至关重要。但是现阶段不少地方和部门在推行时却存在不少问题。要切实选好干部,就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公选干部的原则、内容、流程及配套机制,不断促进其实现形式和内容的规范化、科学化。
一、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干部队伍的活力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通过比较和竞争选贤任能,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能够有效营造“凭实力竞争、以德才胜出”的良好用人氛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给干部提供参与挑战、展示才干的机会、平台,最大限度地打破身份、地域、部门的壁垒,对培养和树立干部的竞争意识,激发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有积极作用。
(二)有利于干部队伍的塑造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通过对职位的科学分析,选拔流程的科学设计,能够选拔出优秀且岗位匹配度高的领导人才。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公开、民主、竞争、择优的用人机制,注重品德、注重能力、注重实绩的选拔导向,有助于引导干部自觉地讲学习、强素质、重实干,在引导领导人才的成长方向,塑造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方面作用显著。
(三)有利于扩大干部工作的民主
公开选拔领导干部,通过民主推荐环节的设置,从程序上确保了民众意愿的体现;通过面试环节的改革创新,从操作上确保了公众直接参与选拔过程。整个选拔过程全程公开,给予全体干部群众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从制度上确保了“群众认可”原则的实现,提高了选人用人的公信度,有利地扩大了干部工作的民主。
二、目前公开选拔干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适用范围和岗位设置的把握
虽然大多数地方能够较好地坚持“五湖四海”的原则,但操作中过高过严的条件设置,比如性别、年龄、学历、任职年限等的限制却造成了“弱竞争”或“无竞争”的选人用人现象。这些限制性的条件和框框,将一些总体上优秀但某一项或几项条件不符合的人才拒之门外,导致公选干部工作出现“公选不公认”的困境。
(二)考试和推荐顺序的把握
虽然大多数地方能够较好地坚持“公开公正”的原则,但操作中测评体系的不够科学,统一规范专业化考试测评机构、考试题库和考评员队伍的缺乏,使考试试题不能真正测评出干部的德才素质。在测试流程上,出现了笔试+结构化面试、笔试+演讲答辩、笔试+无领导小组讨论+领导能力测试等十多种模式;在笔试、面试和民主推荐、测评的计分中,有的笔试、面试计分权重相对较高,有的民主推荐、测评中领导票所占权重相对较大,考试安排的不同、计分权重的不同,带来的结果大相径庭。
(三)竞争质量与选拔成本的把握
虽然大多数地方能够较好地坚持“竞争择优”的原则,但操作中配套机制的不够健全,使得选拔工作成本大、周期长,难以做到常态化。不少地方在组织和操作中,出于公开选拔干部工作是干部选任工作创新与试点重要领域的认识,一味地将选拔工作精细化、复杂化,缺乏对公选工作的统筹和成本核算,导致整个选拔过程时间长、成本高却效率低。
三、科学化测评公选干部:原则、内容、流程及配套机制的完善
(一)科学化测评公选干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以德为先、注重能力、人职匹配同时兼用多种测评手段,正确提出了公选干部的实施要求,可以确保公选干部的有效实施和健康发展,应当是实施干部公选的根本指导原则。
1.以德为先
德是干部执政的基石,选拔干部必须把“德”作为首要的“硬杠杠”。各级党委、政府在选拔干部时,首先要注重考察干部的政治品德,看其是否遵守党的纪律,与中央保持一致,是否有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廉政意识。要按照中央要求,把德行标准细化到选拔干部的整个考核过程。考察时,应在以往干部选拔的基础上设置政治信念、宗旨意识、大局观念、工作作风、个人品行等方面的具体内容,并尽量量化,形成较为具体的指标体系。如此,才能真正把那些思想品德好、工作作风扎实的干部选拔上来。
2.注重能力
才是干部执政的根本,选拔干部必须把“才”作为重要的“硬指标”。各级党委、政府在选拔干部时,必须注重干部工作能力的考察评价,看其是否有工作能力,看其工作实绩,是否具有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文化水平、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和组织能力。要按照中央要求,真正把能力作为选拔干部的核心指标。考察时,应在资格条件上引入履历评价技术,对考察对象的既往工作实绩和表现进行科学的追溯评估,形成以绩效考核为基础、以工作业绩为优先条件的干部选拔任用模式。如此,才能真正形成尊重人才、崇尚能力、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氛围。
3.人职匹配
人职匹配是现代人才测评的理论基础。要提高干部选拔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选拔干部的岗位匹配度,最佳途径是做好职务分析,根据选拔职位的要求,结合“特性-因素论”、“人格类型论”等已成熟的人才测评理论,设计相应的测评维度、测评内容和测评方法,如此才能确保选拔的职位针对性,才能真正做到人岗相适、人职匹配。
4.综合运用多种测评手段
人才测评的每一种技术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局限性,这就催生了综合运用多种测评技术进行人才测评的应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经过专家的不断努力和实践的不断磨合,科学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一些测评技术在测量性、区分性、诊断性、预测性等方面具有了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而且,近年来不少地方尝试使用笔试、面试、民意测验、绩效评价、履历分析、考核考察等多种手段和工具测评选拔干部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理论和实践启示我们,选拔干部要在可能和允许的情况下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如此才能达到相对准确反映干部实际情况的效果。
(二)科学化测评公选干部应测试的基本内容
科学化测评公选干部,应尽可能体现所选岗位的要求,突出测试应试者运用有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测评内容应包括领导者的理论知识、能力结构、领导风格、职业倾向等:
1.理论知识
优秀的领导干部应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理论知识测评应分为公共科目知识和专业科目知识两部分。公共科目考试测试应试者对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特别是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和方法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测评内容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管理、科学技术及历史、国情国力、公文写作与处理等。专业科目考试主要测试应试者胜任选拔职位工作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特别是运用专业知识分析解决领导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测试内容包括选拔职位需要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管理知识和专业政策法规知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