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
不久后,一名魁梧大汉,跟随亲兵而来。待见到张辽、曹性之后,拱手施礼朗声道,“在下庐江安丰人丁奉,字承渊。两日前在钟离探得刘备军消息,特来报与二位将军。”
张辽和曹性细细观察着眼前的丁奉。只见他身高近八尺,虎目短须,孔武有力,真是响当当的一位豪杰。
曹性虽然是此地的主将,但他已经习惯了问询张辽的意见,所以用脚轻轻碰了碰张辽,示意其问话。
张辽被弄得哭笑不得,随即呵呵一笑道,“丁壮士此来,可是要说那刘备已经退兵了?”
“啊?”
丁奉一愣,点了点头道,“这位将军如何得知的?哦,对了,贵军肯定有斥候发回消息。不错,刘备率军趁天黑出城而走,奔寿春方向而去。”
曹性摇了摇头道,“非也,非也。因大雪封路,所以本将所派斥候,还未能前来报信。只不过~”
“咳咳~”
张辽非常适时的打断了曹性的话,接着道,“敢问丁壮士,君如何能在两日之内从钟离赶来徐县?”
丁奉哈哈一笑道,“在下久居庐江,对各处道路非常熟悉。另外,在下擅步行,一日可奔行两百里而不休。所以,这点路程实算不得什么。”
张辽和曹性闻言尽皆一惊,没想到世间还有这样的人物存在。
其实,若田辰在这里的话,根本不会多么惊奇。要知道后世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时候,就在崇山峻岭中,冒着大雨,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一昼夜奔袭两百四十华里。
而且,田辰要是听到丁奉的名字,更加会兴奋的不得了。
丁奉,三国时期的东吴名将。《三国演义》里的‘丁奉雪中奋短兵’的桥段,并不是演绎,而是真实的记录在《三国志》当中的。丁奉最牛的是与北方政权交战的经历,从曹操在时直至西晋初年,又侍奉吴国四位君主,见证了三国的盛衰兴亡,真真正正的‘活化石’一般的存在。
丁奉也非常有才干,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计除权臣孙綝,累拜大将军、徐州牧。后又扶立乌程侯孙皓为帝,升为右大司马、左军师。
这么一个人物前来投奔田辰,当然值得高兴。
不过,张辽却不了解丁奉的底细。而且他生性谨慎,在听完丁奉的话之后,还是要试探一下的,便道,“丁壮士真豪侠也。不知壮士可愿投于齐侯麾下建功立业?”
丁奉叹了口气道,“不瞒将军,某在庐江多年,历经袁术叛乱,孙策围城。心知唯有强者,才能还百姓一个太平盛世。某听闻孙策号为小霸王,礼贤下士,聚揽英才。某原本欲投之其账下,亦不枉一身本领。谁料想,前些日子,在下得知,孙策被齐侯麾下的张辽将军逼退。在下这才明白,齐侯之强,更胜孙策多矣。另外,齐侯治下,百姓归心,民生幸甚,某早有耳闻。所以,在下孤身前来,想投奔齐侯麾下。希望齐侯能尽快统领庐江,以使此地百姓能够尽快摆脱战乱之苦,再造乾坤。某虽不才,惟愿稍尽绵薄之力。还望将军不弃!”
言罢,丁奉单膝跪地,拱手低头。
张辽和曹性相视一眼,彼此交换了一下意见,然后都微微点了点头。
曹性哈哈一笑,起身来到丁奉面前,扶住他的双臂道,“丁壮士快快请起。”
待丁奉起身,曹性乐呵呵的道,“本将乃是齐侯账下丹阳兵主将,曹性曹子元。”
“原来是曹将军。在下眼拙了!”
丁奉连忙低头行礼。
曹性摆了摆手,待丁奉抬头后,伸手一指张辽道,“丁壮士,君可知这位将军是何人啊?”
丁奉看了看张辽,一头雾水。不过,他却很敏锐的感觉到,张辽绝对不是一般人。单从张辽身上散发出的强大气势,就绝非眼前这位将军能比的。
曹性笑着道,“他就是逼退孙策的张辽张文远!”
“啊?!”
丁奉听罢,大吃一惊,缓了好一会,才对着张辽拱手长揖一礼道,“在下不知张将军在此,真是~真是~~”
这伙计居然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了。
其实,现在的丁奉,就像后世那些追星族一般,突然见到自己的‘呕’像,都会变成白痴一般的存在。
张辽起身来到丁奉面前,拍了拍丁奉的肩膀,没有丝毫架子的亲密道,“承渊不必如此。”顿了一下,待丁奉的情绪稍微稳定了之后,张辽接着道,“承渊有奇能,非是我等二人可以收纳。这样吧,请子元修书一封,吾亦联名,将君推荐给徐帅。某料想,徐帅定会知人善任的。”
“徐庶徐元直?”丁奉脑子里嗡的一下,心里不免有些小兴奋了。
为啥呢?
因为张辽和曹性作为独自统兵的主将,本来是可以自行任命麾下的人员的。但没想到的是,这两位竟然都不敢收留丁奉,而是把他推荐给齐侯田辰亲自任命的徐州主帅。这就说明,张辽和曹性都是非常认同他的能力的。而且,丁奉极有可能会在徐庶麾下领兵。至于说能统帅多少兵马,丁奉一点都不在乎。哪怕只是个百人将,丁奉也觉得值了。
丁奉连忙对张辽和曹性分别拱手道,“多谢二位将军厚爱。在下定不会辱没了二位将军的声名,自当奋勇向前,多立功勋。”
张辽淡淡的笑了笑,对曹性调侃道,“子元还不动笔?难道要承渊给你些许好处才行吗?”
这句话说完,丁奉不淡定了。他并不知道张辽是在和曹性逗乐,还以为是真的呢。
于是,丁奉涨红着脸,很不好意思的道,“在下家境贫寒,身无旁物。这觐见之礼,实在拿不出手啊。还请二位将军多多担待,日后定当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