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观众们说笑了一会儿,洗完澡出来,换上干净衣服。
温婉儿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公子,婉儿伺候公子休息吧。”
“不用了,我洗澡了,你也累了一天了,去休息吧。碧蘅找过郎中了吗?”刘清明回应。
“给郎中瞧过了,没有大碍,唤儿熬了药给碧蘅姑娘服下了。”温婉儿在门外应了一声,没有进门。
第二天醒来。
掌柜已经准备好了早饭,还给打包了不少馒头肉干腊肉片等干粮。
从洛阳城出发,越往北走,越荒凉。
见到的灾民也越来越多。
天灾之下,百姓流离失所,水患干旱相继出现,数百万民众为了讨生活,流离向各地。他们见到的,只是其中一部分。
但就这一部分,看的方绥鹤也连连叹息不已。
时至正午,马车停在路面休息。
路过几个难民,青莲将馒头分给他们,收获不少感谢。
“这位官人,可是双花棍刘子雍,刘大人?”其中一个壮汉注意到刘清明身边放着的玄铁棍,走来问道。
“你认识我?”
“小人胡彪,济阳人氏,听闻过刘大人剿匪事迹。”壮汉说道,向刘清明抱拳行礼。
“济阳人,济阳距离东郡不远吧,你们怎么也跑到这里来了?”刘清明问道。
“大人有所不知,自从天灾以来,我们流离失所辗转各地讨生活,路过不少郡县,都没能找到落脚的地方,也只能继续向前走。”胡彪叹了口气,说起遭遇很是无奈。
他们走了很多地方,跟其他流民一样,不是被官府驱赶来驱赶去的,就是因为流民太多,无法被安置,官府米粮有限,只能继续换地方。
“你可去过封丘?”刘清明问道。
“小人没去过,不过听说封丘也是受灾严重,很多人跟小人一样,离家乞讨。”
刘清明点点头,给了胡彪等人一些干粮,继续上路。
这两天的时间,无论到哪,都能看到难民。
观众们看直播,都看的很郁闷。
因为一路上都是荒芜,人迹稀少的乡村,路过的地方看到的很多都是穿着破破烂烂,面黄肌瘦,蓬头垢面的人。
看着心里就很不舒服。
“大人,前方就是郑郡了。”车夫说道。
“先进城,到了城中找些人手,帮碧蘅把她父母的尸骨移出来,带回老家。”刘清明说道,路过鹰嘴山并没有停留。
碧蘅在马车里抹眼泪,回到这里,难免勾起伤心事。
“打虎英雄回来了?”
“来人,可是刘子雍恩公?”
“打虎英雄,回来啦!”
一进郑郡城。
百姓们便认出了刘清明,顿时一大群人围上来。其中,同样有不少因为鹰嘴山强盗劫财害命的受害者亲属,前来感谢。
“刘大人!”
人群之中,刘清明看到了熟人,笑道:“赵捕头?”
“刘大人,在下已经不是捕头了,叫我赵乾便是。听闻刘大人高中,恭喜大人。”赵捕头赵乾说道。
他已经不是郑郡的捕头,现在只是一介平民。
赵乾比刘清明长几岁,刘清明现在虽然是县丞,依然称呼他一声刘大哥,说道:“刘大哥来的正好,小弟请刘大哥帮个忙,找几个人帮碧蘅父母的尸骨起出来,带回老家安葬。我也不知道这些规矩,请刘大哥帮忙照应一下。”
“大人客气了,大人吩咐,小人自当竭力办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