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婉儿吩咐着两个下人去把木桶带回后院,见到饭菜已经在桌上,便让琴儿和画儿她们都去后厨吃饭,不用伺候。
她则打开桌上扣着饭菜的碟碗,给刘清明和青莲盛汤。
“今天的菜这么少啊。”青莲说道,很喜欢可颜做的饭菜,跟客栈酒馆的饭菜相比都丝毫不差。
“家里的菜该吃完了吧。”温婉儿说道,这些菜都是百姓们送的,坏了不少,吃了这几天,也差不多吃完了。
昨天她有让何福和琴儿去买点菜回来,但是两人回来却告诉她,市场虽然开市了,但是菜并不多,而且价钱也很高。
因为水灾的事情,很多田地都遭了灾,剩下的菜自然就少。
“一会儿,我再去市场看看能买些什么菜回来。”温婉儿说道。
“市场上菜很少吗?”刘清明询问。
“不多,毕竟没有多少百姓种菜,都是在家里院子里种一些,要不然也是一些贫地。主要还都是种植粮食。”温婉儿解释说道。
“嗯,我们在家的时候不也是这样吗,这里又遭了大水,菜就更少了。”青莲点头。家里的地虽然是哥嫂种着,她也跟着帮忙,哪里都是一样,有良田自然更愿意种些大豆小麦一类的粮食。
像蔬菜很少有种,就是种植也是在一些贫地,或者院中,要不然就是不能种粮的院子后面栽种一些。
“也是光想着种粮,没有菜也不行啊,要不然分完了土地,剩下的种粮顺便也种些菜?”刘清明说道。
城里的菜越来越少,总不能等没得吃了,经常到其他郡县买菜吃吧。这来来回回的麻烦不说,百姓们也得有的吃。
“好啊,我们可以种些白菜和萝卜,这个季节适合种。”青莲说道,这些她都会种植也能帮的上忙。
“那岂不是一个冬天,都只能吃白菜和萝卜?”刘清明笑道。
“可是其他的菜不能种,天冷了,种不活就白糟蹋了。”
“好解决,盖大棚就是了,市场上的肉类也不多吧,干脆在盖个养殖场,养些鸡鸭猪羊,牛也可以养一些,以后耕地就不用人来拉犁了。”刘清明说道。
大犁耙虽然耕地很快,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难民的粮食虽然不缺的,但不能顿顿都只吃干饭。
既然要干,牛啦猪啦的肉食都养起来。
连冷不能种植其他的蔬菜,搞个大棚,不就解决了吗。
“养鸡鸭牛羊好啊,以后我们就不愁有肉吃了,可是清明哥,大棚是什么啊?”青莲不解的问道。
我去,这个时代没大棚么?
刘清明顿时皱眉,光想着吃了,才意识到现在是隋末,大棚种植蔬菜的技术恐怕还没有运用起来。
“大棚啊,就是搭建的窝棚,可以保暖,天冷了种植的蔬菜就不会被冻死。”刘清明解释了一下,说道:“先吃饭吧,再想想看能不能建大棚,不过养殖场倒是可以,天冷的话养的鸡鸭也需要保温。”
隋末没大棚,恐怕也没塑料布。
大棚的事情需要好好想想,该怎么建,菜不能少,不然光吃干饭可不行啊。再穷,小时候家里还有个咸菜下饭呢。
这事也不着急,等建好的房子安置了难民,再选址建养殖场也不晚。
青莲和温婉儿显然都没明白大棚到底是什么,但也没有再追问。
吃完饭,刘清明便离开了府上,来到东城。
“大人,您要的平底车,您看看是这样的吗?”一个木匠问道,小推车已经做好,就是没有扶手。
“不错,铁匠那边送来轱辘,你帮本官再做十一个。”刘清明站在平板车上试了试,很结实足够承担磨盘的重量。
“是,大人。”
刘清明带着平板车来到城南,难民们已经开始继续耕种了,赵捕头等人也在。刘清明叫来两个衙役,将石磨放在平板车上。
两人试了试,眼睛都亮了。
这下不用每次耕完一边地,就搬动磨盘了,只需要一堆,轻轻松松就能换地方。
“大人,您真是太高明了,这样我们就轻松多了!”
“是啊大人,还有吗?只有一个,另一个还是要搬。”
两个衙役喜形于色。
这么矮的平板车,就是放上石磨,绳子也不会阻碍驴拉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