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了点,这么小的私塾能同时让几个孩童读书?”刘清明看了私塾一圈,除了老旧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小。
封丘城的百姓就不够装得下,何况还有难民。
“大人,这个私塾已经够了,能上的起学的孩童,其实没有多少。愿意让家中孩童来读私塾的,就更少了。”一个教书先生说道。
以往这个私塾只需要两间课室就够了,也就刚建的时候人多。不过那已经是文帝的时期了,现在早就没有多少百姓愿意送孩子来读书。
何况,读书出仕,都是大户人家子弟的事情,虽然有科举选拔人才制度,但毕竟第寒门子弟而言,太渺茫。绝大部分百姓,并不愿让孩子来读书浪费时间,与其有这个时间,都不如让孩子多学点手艺活。
“你们这个观念得改,所有孩子都应该上学。钱的事情你们不用考虑,十年义务教育懂吗?所有孩童,一概不收去任何费用。私塾扩张,要让所有孩子都有求学的机会。”刘清明说道。
“女孩子也要有!”
“女孩子就算了吧?”
“隋朝不许女孩子上学,就算是有才学,也不可能为官。”
“十年寒窗苦读,所以是十年义务教育?”
……
观众们也在议论。
四个先生互相对望了一眼,惊讶于刘大人提出的十年义务教育!
这个词,太新鲜了。
让所有孩童都来上学读书,也很新鲜。
“大人,即使这样,恐怕一些百姓也不愿让孩子来读书。”其中一人说道。
方绥鹤也点点头,说道:“封丘的百姓生活就困难,有孩童的到了年纪,更愿意让他们去学门手艺,或者帮着做些活计谋生。”
虽然他也赞同刘清明的做法。
可并不是想做就能做的,百姓困难,各种徭役兵役的重压下来,有多少百姓能是一家老小共享天伦的?
家中失去劳力的大有人在,孩童长到五六岁,就必须得承担起养家的重任的,也大有人在。城中百姓,并不比难民的日子好过多少。
“这还不好办,发粮饷,凡是有孩子的家庭,把孩子送来上学的,不但一天三顿饭管了,每月都能从私塾领导银钱。这样可以了吧?”刘清明说道。
方绥鹤蹙眉。
四个教书先生目瞪口呆。
这得有多看中教育,才能做出这样的决定?
他们这个刘大人,也太匪夷所思了!
给上学的孩子发钱?
古往今来,还有这种事?
“大人,这恐怕……不妥。哪有给学子发银钱,求着他们来读书的?”
“是啊,大人这么做太有违纲常了吧?”
纲常你妹!
刘清明瞥了眼目瞪口呆的四人,说道:“是你们不懂,未来永远都是属于下一代的。教育必须抓好,就这么办了,发多少银钱你们商量。至于扩建私塾之类的,方主簿尽管去做好了,务必保证每个孩子都能上学。”
“6666……”
“主播,语不惊人死不休啊,看看把四个老学究给惊得!”
“未来永远属于下一代,这话恐怕要被这些人奉为至理名言了吧?”
“主播,你不怕思想太前卫,他们怀疑你是穿越来的?”
“你们不懂啊,主播这是在培养自己的势力呢!”
“主播深谋远虑啊,等这些孩子长大了,要是出几个大官,还不都得对你感恩戴德?”
……
看着观众们各种臆想,刘清明不禁一笑,说道:“还是你们了解我,再穷不能穷教育叫苦不能苦孩子嘛,等这些孩子长大了,那可都是我未来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