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就是经典,金庸不愧金庸!
……
有很多人知道前辈去世的消息后,开始所谓的哀悼前辈,但至于为何哀悼,很多人答不出来,跟风者有之,附势者有之,试问这些人中真正有几个是因为情怀与对前辈的思念才发那些哀悼信息的?
生老命死人之常情,前辈的去世对中国文坛而言是莫大损失,但于金庸前辈本人来说却是实实在在的赚到了,试想民国武侠四大宗师,有谁能活到他这个年纪?
个人而言,金庸前辈的去世名义上说痛苦,其实内心并没有多大波澜。我读前辈的书,才有了写武侠小说的念想,在这点上,前辈是我的老师,可我熟识金庸这个人仅表现在他的文学创作上,于他本人则知之甚少,金庸前辈是一座山,武侠小说未来很难在有人能攀登甚至超越的一座高峰。我虽知他,而山却不知我,这又算什么交情?
说是我的‘老师’一词,实在为我脸上贴金。
若非要说个悲伤情节,悲有之,伤亦有之,总结起来不过‘哀’、‘惜’二字。
‘哀’在何处?
金庸前辈的去世,是中国文坛的损失,虽说现下文学逐渐趋于多元化,武侠小说越来越偏小众,但不能否认,武侠小说曾是老一辈人最热衷的童话,也是打开中国新文学的钥匙。
有了武侠小说的铺垫,才逐渐有了后来‘玄幻,幻武,穿越’等一系列流派。
当然,还珠楼主启蒙修仙流小说,更为新派武侠注入血液,功劳毋庸置疑。
‘惜’在何处?
饶是未能在有生之年与前辈见一面,即便仅奉其盏茶,听其一语,也是莫大荣幸。此愿日后只能天人两相隔,每每念及此处,心中纠结杂陈,哀哉,痛哉,惜哉……
中国文坛武侠五大家,如今只余一人。这是旧时代的结束,也是新时代的开始。
玄幻小说现下虽流行,但还能流行多久?统一的思想,统一的套路,这不是创造文学,而是在机械化的僵硬键盘上刻下满是无脑套路的故事。不能否认,确实有一些玄幻流小说是精品,但精品过后再无突破,全是跟风之作,不得不说,是玄幻流小说的悲哀。
中国人普遍有怀旧情节,近些年来,小说逐渐开始趋向于历史流文学,起点的大神作家们也在不断寻求新的突破,诸如‘我吃西红柿,月关,血红,烽火戏诸侯等’前辈,好书、新书、精品文学不断产生,中国文坛虽一路荆棘坎坷,却依旧有着蒸蒸日上的趋势,这是新时代到来的标志,或者也可以说,文学新时代已经到来……
金古黄粱泉下一聚,定会把酒言欢,笑看文坛风云。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018年10月30日,写于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