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风箱,诸位可能没有见过,这也是我在书上看见的一个发明,其实我也没有用过,不过我认为他比皮囊肯定要好了无数倍!”
风箱的发明对于古代炼铁来说,几乎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古代在没有风箱之前,基本上是采用皮囊供风。
皮囊供风的效率,不但需要大量的人力,而且就供风效果来说,根本无法与风箱相提并论。
而且,风箱经过改进,无论是人力、畜力、水力都可以使用,远远强过皮囊鼓风。
……
李丰说完,心想,我还没有说炼铁的大利器-------焦炭呢!
风箱?风箱是什么东西?众人一听都非常不解。
这时候在一旁观看许久的韦老丈说道:“李大郎,你就说说风箱何等样的结构,制作和使用可复杂?”
李丰道:“非常简单,不知此处可有纸笔?晚辈简单地画一下,诸位应该可以看明白!”
接着,在吴充安排下,很快有人拿过来笔墨纸砚,李丰提笔就在纸上画起来。
由于这里绝大多数人都是工匠出身,他们一点就通,在李丰把图形画出来讲解了原理之后,在场的几十人无不惊叹:
“咦?这风量肯定比平常大得多,结构也很简单,我以前怎么没有想到?”
“神奇呀?想不到如此精巧的风箱,居然是一位十四五岁的少年发明出来的!”
“这下好了!这风箱就是一木制机械,只要稍加改进,一架风箱比十只皮囊都要管用!”
“……”
韦老丈看罢,连连点头赞道:“好!别看此物简单,的确是前所未有的发明,我看在这个作坊之中有大用处!吴直官,你以为如何?”
吴充终于放下了面子,赞叹道:“的确不错,比现在用的皮囊不知好了多少倍,下来我立刻禀报陈监,请求做几个风箱试用一下!
至于李郎说的新灌钢法,也可以一并实验,不过要想出成果,肯定要十余天之后。”
他的话音刚落,另外一名胥吏说道:“依我看,李大郎的这个思路极佳,现在就可以找一个炉子,用皮囊通风试一下,我想只要一两天就可以看出大致效果。
而且正好李大郎也在此处,他也可进行指点,至于风箱,找几个木匠做也花不了多少两日,就是对炉子的改造要花些时日。”
韦老丈一听,说道:“有理,张直官这办法最好,吴直官你看呢?”
吴充一听,点头应道:“也好!李郎意见如何?”
李丰:“现在可找一炉子试试!不过,我在此处也无地方住,晚上要回去的!”
韦老丈说笑道:“此乃小事一桩,我在集上找一间旅店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