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他对几位说道:“诸位,鄙人要出去办事,若许公来后问起,望说一声!”
“李郎尽管去就是!”有人点头道。
李丰出门,来找刘洎,谁知刘洎却不在。他想,自己必须要尽快搞清楚制科的问题,还是直接到中书省去找马周吧。
想到这里,他离开了门下省,赶往中书省。
他知道,只有中了制科,才有希望尽快当上清职。
因为按照规矩,技术官员与流外入流之人,一般不让担任六部尚书与侍郎、郎中和员外郎、给事中与中书舍人、起居郎、御史台各级御史、秘书省与国子监的部分官员等等清职。
这种规定极少有例外,比如马周虽然是例外,也没有科举及第,不过人家是助教出身,好歹也是个老师,不能等同于普通胥吏。
再说,皇帝看了马周的上书,直提拔入直门下搞文案,相当于制科出身,一般人可比不了。
为什么必须干清职?因为这是当宰相的不二途径!
……
从门下省到中书省,要先后经过两道内殿门:左延明门、又延明门。
之所以将两省分开,降低了文件下达的效率,不过这也是为了相互牵制,因为中书省拟旨,门下省审核,不好弄到一块儿去。
李丰又经过两次殿门的身体检查,才到了中书省旁边的舍人院,找到了马周。
中书舍人有六位,每一位舍人判尚书省一部,不过,主拟诏书的舍人拟好草稿之后,其余几个人也要看看,提些修改意见。
他一听李丰的来意,心想,这也不是什么保密的事情,可以告诉他。看来,李丰有意参加制科考试,这可是好事情,于是说道:
“李郎想要参加制科考试,这极好!你与我一样,没有科举及第,我也被某些人看不起呢,要不是有今上支持,断然不会有今日。
不过,制举考试的诏书由王舍人主拟,他主押吏部,我主押兵部。我未见到诏书,肯定王公还未起草出来,李郎稍等,待我去隔壁看看。”
说完,他起身走了出去,很快就转了回来,手上还拿了两张纸,随手递给了李丰:“李郎,王公刚刚拟好诏书,请看!”
李丰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抬头是:“求访贤良诏”,下面内容是:
“朕遐观前载,历选列辟,莫不贵此得人,崇兹多士,尤股肱之作元首,譬州籍之济巨川……可令天下诸州,搜扬所部之内,或识达公方,学综今古;
或孝梯淳笃,节义昭显;或儒术通明,学堪师范;或文章秀异,才足著述。并宜荐举,具以名闻……”
李丰一看,这里面一共有四大科八小科目,第一个是“识达公方”,表明需要推荐有卓越见识、办事公道之人。
最后一个科目是“才足著述”,表明需要推荐大儒,这就更不简单,在古代,谁敢称自己能够“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