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昱仗势欺人,没少干出格的事,平时有董卓撑腰,别人敢怒不敢言。
现在董卓要办他,检举的人数不胜数,王朗没费什么劲便掌握了大量的证据。
不止董昱欺负下属之妻的,收受贿赂、买卖军职,结党营私、党同伐异等各种重罪皆有之,最可怕的是他竟然贪没军饷。
军队是董卓的立身之本,他这是凿董卓的船。
简直比挖墙脚还要严重,一旦军队动摇,董卓将死无葬身之地,他身为董卓的弟弟又能好到哪里去?
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居然还能身居高位?
看到王朗传来的证据之后,董卓吓出一身冷汗!
王朗建议董卓免了董昱的职,收缴其所得贿赂,发还故乡照顾老母。
董卓很不满意王朗建议的处罚,但也没有怪罪他。
王朗有照顾他的情面,但远没有到将死罪变成活罪的程度,基本还是按照律法做出的惩罚。
三国的律法就是这么搞笑。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更是一个笑话。
平常百姓不交税便是死罪,而官僚世家杀人只需劳改。
张角第一次造反,被朝廷捕获,然后朝廷一阵骚操作,张角无罪释放。
由于第一次造反失败,张角积累了经验,一举差点覆灭大汉。
相较于这些,董昱罢职已经算重罚了。
现在律法陷入了一个奇怪的泥潭,董卓必须改革,让律法重新回到正轨。
董昱的死正好可以让天下看到他的决心。
拿董昱下狱等候处理,董卓将自己的想法说给王朗,并命他十日内修改大汉律法。
明年年初传晓天下,将董昱作为新律法的第一案,一起传示天下。
王朗大惊,修改律法事小,但得罪的人太多,因此就算明知道律法有巨大漏洞,也没人管理。
往近了说官僚皇室,往远了说世家诸侯,几乎将整个天下得罪了个遍。
谁愿意冒天下之大不韪呢?
王朗深知律法之人,他知道大汉律法混乱不堪,难治一国。
可是董卓只是西凉的一个诸侯,现在控制了皇室朝廷,他有什么理由牺牲自己的利益来做这件事呢。
王朗一时被董卓震撼,他当即下拜,道:“天下为私者多,为公者少,像公这样为公者少之又少。”
他早就想改变大汉不堪律法,无奈身单力薄,难以为继。
如今遇到董卓这样的明主,不做一番事业岂不空负男儿一生青春年华。
王朗接着道:“愿为丞相做此利民之举。”
贾诩得到消息后大惊,快马赶到相府前来阻止。
贾诩不是不知道此事的好处,而恰恰是知道的太多,觉得这样做太过武断,得不偿失。
得罪天下官僚世家,以后还怎么争霸天下。
等天下统一了之后再做这件事不是更好吗?
用着十几年的时间换去天下官僚世家的全力抵抗,值得吗?
见到董卓之后,贾诩劈头盖脸的砸出这三个问题,直接把董卓砸懵了。
贾诩这几句话问的一点面子没给董卓留。
虽然是时间紧迫,非贾诩本心之言,但也激起董卓的争强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