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稠细说前事,张济言道:“樊稠兄弟放心,我一定在丞相面前为你开脱。”
又道:“丞相下令弃营,全力防守泗水城。”
原来张济此来受了董卓之命,正好救了樊稠一命。
樊稠千恩万谢,收拾残军,与张济同回泗水城,一把火烧了大营,不便宜了孙坚。
孙坚引军撤退,远远望见大火,着人前来查探,原来张济等已经弃营而去。
孙坚领军于十里外扎营,休养生息,等待进攻泗水城。
辗转三五日。
孙坚举报鲍信之事已经到袁绍大营。
袁绍得到孙坚的举报,却隐而不报,只叫人警告鲍信,不打算理会孙坚。
董卓暗派人到袁绍中军散谣,具言鲍信派弟抢先进攻之事,又遥指主谋乃是鲍信。
诸侯都知道了此事,特来询问袁绍作何处理?
袁绍初时打算死保鲍信,将一切罪责推到鲍忠头上。却被手下谋士许攸阻拦。
许攸是三国一流谋士,才智极佳,但名声性子都不好。
史上最出名的便是曹操赤脚迎许攸,但这件事几乎将许攸钉在耻辱柱上。
许攸是三国唯一一个背叛主公的一流谋士,可想名声有多差。
袁绍与曹操官渡交战的时候,许攸得知曹操缺粮,建意袁绍袭击曹操粮道。
袁绍被曹操打怕了,害怕是曹操的奸计,不敢出兵。又因为田丰死后最后一谏,对许攸暗怀杀心。
许攸心灰意冷,乘夜投降曹操,曹操正为缺粮而担忧,知道许攸前来,定带了灭敌之策,大喜,赤脚出帐迎接许攸。
这便是曹操赤脚迎许攸了。
许攸献上攻击袁绍粮草大营之策,袁绍大败。
而许攸因为自大,不尊重曹操,最后被许诸杀了。
袁绍大营。
许攸对袁绍讲,若此事诸侯不知道,可以保下鲍信,但是如今已经人尽皆知,再保鲍信,于威望有损,得不偿失。
袁绍听从许攸谏言。
当众惩罚鲍信,记大过一次,如有再犯,两罪并罚,绝不饶恕。
期间,曹操乘机为鲍信求情,赢了一众诸侯好感,鲍信暗恨袁绍绝情,自此倾向曹操,与袁绍渐行渐远。
孙坚连破董卓三营的喜报随之而来。
诸侯大喜,对孙坚赞不绝口,独袁术闷闷不喜,袁绍发了一份嘉奖令,并为孙坚记了一个大功。
袁术更是嫉妒万分,诸侯均未建功,独孙坚一人不仅大败樊稠,还连破董卓三营,眼看便要攻破汜水关,立下奇功。
若是让孙坚破了汜水关,诸侯中还有他袁术什么事?
他身为四世三公,尚且寸功未力,被袁绍压一头也就罢了,孙坚也要冒出来踩他一脚。
袁术妒心大起,大怒以极,找人前来商议,定下断孙坚粮草之计。
相同时间,董卓也收到了来自张济的战报与樊稠的请罪帖。
一切都在董卓的意料之中,董卓口头惩戒了樊稠一番,让其戴罪立功,并不惩罚。
樊稠得知丞相没有降罚,大喜过望,对董卓感激万分,恨不能肝脑涂地以报。
董卓却在思考袁术会不会如之前一般,嫉妒孙坚而断其粮草。
孙坚这个当事人尚且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