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赫语气不太友善地撂下狠话,言下之意就是他认为我们这帮人都是无用的饭桶。理解起来虽然粗鄙,但并不妨碍意思。谢诺克夫没有表态,想必是默认了杜文赫的这番说辞,随后俩人扬长而去。
我识相地拉上帐篷的拉链,只见大龙哥仍旧待在地上一动不动,鹏哥也窝在角落里一声不吭,只剩抽擤鼻涕的声音不绝于耳。安迪哥则背对着我在玩那块指北针。
接下来的一个礼拜,为了要养伤,我们不得不在这里停歇步伐。这段时间里,我吃了就睡,睡了就吃,吃的全是压缩食品,喝的全是过滤消毒了的潺泉,我不知这水来自何方,只知是圣格达的人打来的。
另外,这一个礼拜都是在心惊胆战中度过的,隔三差五就地震一次,有时波动小到只是瓶子里的潺泉在摇晃,有时波动又大到整座山谷都在颤抖,很是渗人。令我没想到的是,从圣格达那里顺来的指北针居然还有监测地震幅度的功能!指北针的指针上带有颜色深浅流域的分区,当地震发生了的一分钟内,利用方向辨别法辨别出北方,而对应南方的颜色分布如若较深,那就是震级为五级以上,颜色越深,震级就越大,不过有个阈值上限,据安迪哥推测应该是八级以上。但有个前提就是必须要在地震发生之后的一分钟时间里监测才具意义,否则一分钟后才来监测的话,颜色就会被稀释浅薄,再来监测就失去了精确性。于是这几天里,安迪哥都在认真地记录地震的次数和震级。一个礼拜里,五级以上的地震共发生一百二十三次,其中有十六次是超大型地震,也就是说震级超出监测范围,即八级以上的地震;而五级以下的地震(我们所感知到的)共发生五百七十七次。
造成地震频繁的原因无非就一个,那就是岩浆的流动导致地壳运动太过剧烈。也难怪奇境里标注的路线会每进击一次就变一个样,这样实在也太恐怖了。
除了地震的震级之外,这一个礼拜里随着自然而发生变化的数值还有大气温度。仅三天之前,奇境的大气恒温还处在十五摄氏度左右,而三天后的恒温却上升至二十二摄氏度,相比三天前的气温足足上升了一点四倍。我现在待在帐篷里不穿冲锋外衣,单穿一件衬衫都还是觉得很闷热,出去帐篷外透透气吧,又经常赶上刮风的时机,然而现在的风向并不是由洞内吹向洞外的,而是从洞外吹至洞内……也就是说,溶洞内外的气压值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溶洞外面的气流异常凛冽,而溶洞里边的气流则相对和缓,于是形成对流之势。
安迪哥分析,大气恒温升高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地热所释放的势能间接导致不同地区气候恒温的普遍升高,而释放地热势能的地点就算与我们这里有足足数百公里的距离,也是会在短时间内被影响的。奇境就相当于是一个几乎全封闭的巨大空间,里面不断发酵的地热所形成的热气压将这个空间的大气不断地膨胀,犹如一个沸腾的高压锅,人待在里边,只有等死的份儿。但奇境里有风源、有水源,自成一个自然生态的循环系统的同时也利用自然循环牢牢控制着地热,不会使其脱离整个生态系统,从而进行良性循环,于是常在奇境里——尤其是在内陆地区,即死亡边缘地区所看到的自然现象就是火龙卷。所以大气恒温就算超出一般数值,也不会直接影响整个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