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不想这些人为了自己的那丁点利益,完全摒弃了科举是为国选材的原则,与自己对着干。
而今,见考官甲、乙、丙被下狱,又如同墙头草一般的附和自己,没有一丁点的原则。
对此,李广泰是失望透顶。
做了这么多年的官,你说李广泰清高也罢,迂腐也行,可该有的政治头脑,李广泰还是有的。
通过此次会试的考题,李广泰又如何不知道当今天子想要做什么呢?
要不然,李广泰那么多年的官也就白做了。
而之所以会试开始之前,李广泰选择去面君更改考题,不过是做做样子罢了!
要不然,也不会小太监一说,李广泰便退了回去。。
甚至,李广泰隐隐希望,通过此次会试,能为大周选拔出来几名真正的干练之士。
要不然,以大周现在的状况,完蛋不过是早晚的事情而已。
土地兼并日益严重,民生日益疲敝,国家税收日益萎缩,并不是大周朝特有的现象。
历朝历代,都有着这样的通病。
要不然,百姓也不会揭竿而起。
还不都是土地给闹得!
然而,真正有魄力,有能力去改革,敢于向士绅宣战的君臣,则少之又少,甚至一个也无。
这倒不是说以往的君臣都是瞎子、聋子、傻子,他们也明白改革土地税制势在必行。
可因为改革所要承担的后果,又有谁能承担得了?
所以,但凡面对这种局面,绝大多数君王都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
只要江山不是亡在自己手中,那九泉之下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去见列祖列宗了。
如果再如同皇帝的新衣一般,构造出一个虚无缥缈但却不堪一击的盛世江山,那就更好了。
也是因此,绝大多数王朝便在这种得过且过之中走进灭亡。
李广泰记得,先帝之时,自己曾写过一道奏折,直诉大周的各项弊端。
可最终却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没有激起一点浪花。
“也许那道奏折的不是时候!”有时候,李广泰心里不由的就会这样想。
毕竟,李广泰那道奏折之时,正是永康帝第五次征伐瓦剌的前夕。
李广泰清晰的记得,当时永康帝将自己召入宫中,语重心长的说道:“李爱卿的奏折,朕已经看过。
然此次征伐瓦剌无比重要,牵扯到大周边境数十年的安定。
所以此时,国内千万不能发生任何的异动,李爱卿可明白朕的意思?”
李广泰又怎会不明白永康帝的苦衷?
只能无奈的点头答应了下来。
可之后呢?
征伐瓦剌大胜而归之后,永康帝再次以其他理由拒绝接纳了李广泰的那本奏折。
到了那时,李广泰如果还不明白永康帝的想法的话,那就彻底成了一个傻瓜!
然而李广泰是一个傻瓜吗?
如果李广泰是一个傻瓜的话,他也不会在朝堂数十年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