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易之事令朝堂沸腾,百官不无诟谇,曰其唯利是图,为富不仁,所言之词极尽鄙夷。众说纷纭之时永帝摆手示意,威严说道:“你们也知道,收成不好,朝廷税收连年下降,军队开支庞大,如若能于南方就近解决物资事宜,可减轻朝廷大笔负担。朕意已决,尽快安排杨易来此决议。”
杨易并未草率而赴,而以最快速度联络商派人士商议对策,若朝廷欲将军队运送物资事宜强加于己,岂是一笔小数目,若双方退让,而以官办商品专营权作为交换,暂且可行。
杨易深知此去面圣如同入虎穴与虎交易,如临深渊,但思及呕心沥血之产业就此拱手相送便食不下咽,心有不甘。只是,面前隐约浮现一人,修长似竹,双眸水灵,剑法奇特,唤其杨兄,却突然背过身去,久久才道:“杨兄这是要去面圣?杨兄乃商界领袖,举国乏粮之时,杨兄一边赈灾济民,一边却囤粮等候粮价上涨从中获利,杨兄一改稻谷种植而行经济作物,外加纺织、木业,大量经营海外贸易,富可敌国,却为军粮之事要与陛下讨价还价,令人寒心。”
杨易慌忙伸手去抓,急急说道:“不是你想的那样,世间万物都有其生存规律,帝王有帝王的法则,商人有商人的法则,帝王落难不会有商人无条件出手相救,天子也是一样,不过除了你。”武芙依旧背其而立,却渐行渐远。杨易大叫一声,自梦中惊醒,长吁一口气,原来只是一场噩梦。
终于等到面圣之日,当日朝圣杨易在皇宫外极尽风光,杨易所乘六辔马车镶满金银珠宝,帷帐更是绸缎中的极品,既然你天子不惜手段妄取我财,那我便无所隐讳。
杨易身着上好丝质蓝袍,腰佩稀世美玉,峨冠博带,面目英秀,稳步入得大殿,目视前方,止步望向宝座上方之人,随即叩拜:“罪臣杨易叩见我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永帝宣其平身,威严道:“圣鱼郡郡守杨易,为何自称罪臣?”永帝的中指一下下轻击着膝盖,等待他回答。
杨易望向永帝,见其气宇轩昂,富于春秋,恭敬答道:“陛下英明,杨某未曾做任何逾越之事,罪臣二字实属他人诬陷所扣。”
大殿内竟一时无人说话,永帝尴笑两声,说道:“你所说的他人其实是朕。”永帝知晓杨易来此目的,便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杨易未想永帝竟然如此开门见山,果然是个不谙世事的新皇帝,如此甚好,只见嘴角一笑。
御史大夫出列,说道:“大胆罪臣,你乃小小郡守,不守本分,参与军事,祸乱朝纲,还不知罪。”
杨易反问道:“杨易不知,还请明说。”
永帝说道:“杨易,你可知武将军为救你擅离军营,而使大军遭起义军突袭,你还有何话说。”
瞬间朝堂沸腾,百官议论。
杨易笑意全无,一时众多疑问在心间徘徊。
永帝觉察其神情变化,又问:“你可知罪?”
“臣知罪。”
永帝指着殿上一大叠奏折,命宫人随意拾起一本递来,翻开念道:“圣鱼郡郡守杨易,囤货以致物价上涨。”
又翻一本,念到:“圣鱼郡郡守杨易,大量经营海外贸易,以粮田培育经济作物,以致粮价上涨。”
永帝阖上奏折,直视殿下之人,虽华丽外表,然唯利是图,引以为憾,感叹道:“你乃百姓父母官,朕之所以赋你官职,是希望你能发挥所长,属地百姓能衣食无忧,你却未改商人本质,为富不仁,令人痛心。”
此番弹劾均在杨易意料之外,他本能地跪地接受永帝加罪:“臣知罪。”
同时,几位大人联名上奏:“陛下,我等几位大人认为杨易罪不当诛,既然杨易战乱不忘发家,何不让其为南路大军运送军粮,此举既能化解我朝运粮之困,又能表杨易衷心,可算是戴罪立功,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永帝并未回答,转而问杨易:“杨易,你可有此意?”
“陛下,杨易有话要说。陛下可是在与臣做交易?微臣可替陛下算一笔帐,陛下每年军供支出庞大,然大头其实并非粮草物资,而在运量途中,前方战线几十万人,而运量却需消耗上百万人力,假如就近解决粮草事宜,岂是节省一点点,陛下只需一道口谕,而杨易却要背上几十万人口粮,杨易只是一介商人,并非富可敌国,望陛下三思。”
永帝挑眉问道:“你告诉朕,你要朕用何物交换?”
杨易脱口而出:“南方官盐专卖权。”
众臣皆呼万万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