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恩小太监从外面推门进来,低头哈腰小声道:“皇上,驸马爷来了。”
崇祯收起思绪,道:“快让他进来。”
杨乐进去刚行了一礼,还未等开口,只听曹化淳一声尖锐地咋呼声:“皇上,奴才知道那里有银子了!”
崇祯闻言迫切地道:“公公,快跟朕说说,那里还能拿出银子来?”
曹化淳笑眯眯地道:“皇上,您忘了,现在正在清剿魏党,抄了他们的家自然就有银子了,奴才想到魏公公家大业大,凑起三十万两银子应该差不多吧?”
崇祯一听大喜过望,笑道:“还是公公体贴朕,你说袁大都督一去辽东就问朕要八十万两银子,朕去哪儿给他弄去?真是的!这样,先给他三十万两应应急,军饷先发一部分下去,平息了兵变再说!”崇祯合起奏折,哈了一口气,想来是因为这封宁远发不下粮饷而引起兵变的急报,让他昨晚没睡安稳。
杨乐在一边认真听着,宁远因为发不下军饷引起兵变了。不仅如此,袁大都督这次去了辽东,很快就要斩杀毛文龙,毛文龙可是插入辽东的一颗钉子,可以有效地牵制皇太极入侵中原,所以,毛文龙一定不能死!
就在杨乐思索的时候,崇祯又开口道:“曹公公,你心思敏捷,你跟朕分析一下,毛文龙将军,有没有通敌叛国的可能啊?”
曹化淳知道杨乐不是外人,直言道:“皇上,袁大都督虽然有才,但他的话也不能全信呐。他说毛文龙通敌叛国,也没拿出证据出来。而且奴才听说,袁大都督太傲气,不仅和毛文龙闹矛盾,还有满桂将军也都有矛盾。所以,只凭借一份奏折就要定毛文龙将军的罪,奴才觉得有失偏颇。”
崇祯点点头,他也是这么认为的,毛文龙在皮岛这么多年,要投降早就投到皇太极那边去了,何必等到现在?“朕想不明白的是,如今朝鲜已经投降了后金(清朝),朝鲜竟然派使者去了毛文龙部劝降,而毛文龙却又将这四名朝鲜使者押来送到了朕的面前。你说,他们这是唱的哪出戏啊?”
曹化淳略微思索,道:“皇上,奴才以为,这毛将军知道最近有人弹劾他冒领军功、吃空饷,因此,他这是在表忠心呐!”
杨乐在一旁忍不住插嘴道:“皇上,臣觉得曹公公分析地很有道理。毛将军身在皮岛,那可是相当于在皇太极的屁股后面插了一颗钉子,地理位置和政治意义臣不用多说,皇上自然明白。所以,毛将军万万是杀不得的!”
曹化淳听杨乐赞成他的话,心里很高兴,心想驸马这个人会说话、会办事儿,真心不错。
崇祯微微一笑,道:“杨爱卿,要是没有确凿地证据,朕是不会武断下圣旨的。”
杨乐苦笑道:“皇上,俗话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要是袁大都督先斩后奏呢?”
崇祯眉毛一挑,道:“他敢?”
“皇上,臣恳请皇上收回袁大都督的尚方宝剑!”杨乐下跪乞求。他一定要设法保住毛文龙。
崇祯为难道:“杨爱卿,你这不是难为朕嘛,朕一言九鼎,刚刚给出去的尚方宝剑岂能无缘无故地收回来呢?你说是吧?”
“皇上,袁大都督他肯定会诛杀毛将军的,请皇上信我!”其实,杨乐只知道历史结果,而其中袁承焕为何杀掉毛文龙,他根本不清楚。历史上虽然有很多资料,但都不可信。毕竟有人喜欢袁承焕,也有人力挺毛文龙。
杨乐曾经仔细地研究过,经过分析他认为袁承焕所说的五年平辽,不是五年“灭”辽,一字之差,差之千里,“平”是指抚平,是议和!
其实袁承焕的作战计划很简单,也不难猜测,他第一步计划是秉承孙承宗老爷子的思想,构筑关宁防线,把皇太极彻底挡在关外,让他饿死、冻死,但是这样根本消灭不了皇太极。
接下来,就是议和。而袁承焕这个时候上了皇太极的当。皇太极认为议和可以,袁承焕需要把毛文龙的头拿来,作为谈判的诚意。
所以,袁承焕为了五年“平”辽的计划而杀死了毛文龙。
杨乐甚至猜测过,袁承焕很可能已经告诉了崇祯五年平辽的全部计划内容,而且得到崇祯的同意,否则崇祯就不会那么大力地支持袁承焕,要银子给银子,要尚方宝剑给尚方宝剑,提拔亲信祖大寿等人也爽快答应。
当然,诛杀毛文龙很可能不在计划之内,因为袁承焕和皇太极议和谈判的时候,皇太极才提出的要求。他们做出五年平辽计划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