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公爷,国公爷!成功了,成功了……手雷终于研制成功了!”
宋应星擦着一鼻子的灰,抖着长袍,急急忙忙地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个形状奇怪的东西。
听他这么说,杨乐顺眼看去,也是一脸的惊喜,迫不及待询问道:“怎么样,重量多少?威力如何?”
“回大人的话,幸不辱命!虽然和大人描述的相差甚远,但普通的士兵能扔五六十步,更强壮一些的,能扔出百步左右。”
“好!”
杨乐大叫一声好,将手雷接了过来,仔细端详着,如获至宝。他可是知道,在古代,计量单位通常用步来衡量,两步一米,一步大约也就是半米的距离,六十步也就是三十米,百步那就差不多五十米了。
“这才是手雷的真正样子!”杨乐查看着,这颗手雷入手微沉,模样和抗战时期同样的手榴弹差不多,头上是一块塞满了火药的铁疙瘩,后面是一根木制的手柄,里面是点火用的引信。
“宋大人,你与铁匠铺的匠户们这次可是立了大功,立刻将这种手雷投入生产,打制的越多越好!”
其实手雷研制成功,还要得益于明朝时期火器的强大,有火器科技的底子,那个时候已经有了能够有杀伤范围的火器,包括飞炮、地雷、水雷、漂雷等等等。
杨乐把自己脑海里的手雷和宋应星一说,结合当时的地雷构造经验,经过几番研制和改进,改造后的手雷就这样诞生了。
听了杨乐要批量生产的话,宋应星却是犹豫起来,杨乐再三追问,他才说出了另一个难题。
虽然现在手雷的制作已经不是问题,但进度却卡在了原料方面。
手雷若想实用和批量生产,头上的铁块必须用精铁制作,只有用千锤百炼的精铁制成的手雷,重量轻,威力大,而且在引线点火的时候不会出现哑弹或者炸膛的现象。
那么问题来了,根据匠户所说,这种精铁需要用十斤粗铁矿石才能锤炼出一斤,现在杨乐缺的就是铁矿,听了宋应星的话后也很无奈。
虽然粗铁矿石不值钱,但是在台湾却并不多,杨乐想要购买,但也缺银子,而且粗铁的产地一般都是在陕西、河南等地。
路途遥远不说,那里整天打仗,运输极为不便利。
这么一来,要是想成批的打制手雷,刚刚发现的在龟山岛上的赤铁矿也就必须要拿下了。
杨乐心里琢磨着,与宋应星边走边说,双方互相合计,计算成本和铁石的用量。
即便是看似简单的手雷,制作时也是颇为繁琐,通常先要从矿石里提炼出粗铁,加火烧红,然后用大锤敲打,将粗铁里的杂质清除,制成精铁,再将精铁打造成铁皮,卷成一根铁管,最后装入火药。
尤其是后面的木制手柄的制作,需要硬杂木,然后钻眼,再放入浸了油的长引线。
总体来说,手雷的制造工艺很繁琐,一般的匠户大致两三天才能产出一颗,即便宋应星找来的老匠户都是有经验的手艺人,手上也仅仅是稍微快上一些,可这种活儿又粗心不得,因此,杨乐需要的三千颗手雷需要不少的时日。
走到了训练校场,杨乐示意其他人退开,想要亲自试一试这第一颗手雷的威力,刚刚摆好投掷的姿势,却听后面的蒋大鱼大声道:“大人,还是让小的们来试,一旦炸膛……”
宋应星听到这话,也是有些担心,这要是炸膛了,可不得了,国公爷拿在手里,那是非死即伤啊!他正要说些劝说的话,却见杨乐摆了摆手:“无妨,我还是相信宋大人手里的匠户们,而且,以后兄弟们都要使用,我就做个示范,你们不必再劝。”
一个亲卫在杨乐的示意下,连忙将四五个扎成的草人插在了五十步开外的沙地上,看着杨乐手里的引信被点燃,众人感觉自己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蒋大鱼更是在杨乐的身后直念叨老天保佑。
只见杨乐握紧了木制手柄,待火绳引燃后,对准五十步外的草人,这个时候,杨乐心中也很紧张,深呼了一口气,一抡手给迅速扔了出去。
“砰!”的一声。
黑烟霎起,沙土飞扬,就连在远处围观的士兵们耳朵都是一阵嗡嗡作响,待烟雾散后,杨乐和众人立即上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