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静微笑着说道:“拿出来吧,让我看看能不能对出来。”
冯丽颖像献宝似的慢慢从胸口把一张叠好的宣纸拿了出来,然后小心翼翼的展开来。
赵静见她这副样子,感觉有些想笑,然而当她把目光看向宣纸的一霎那,马上就笑不出来了。
看过一遍后,只见她失神的嘴里念叨着“心有灵犀一点通”,心中却震撼无比,她已经感觉到了作者对爱人的思念,感觉到了两人在一起时的幸福。
冯丽颖见她呆呆的看着宣纸上写的诗句,便开口问道:“这首诗怎么样?再看看这个上联能不能对出。”
她自己是很欣赏这首诗的,只是感觉心里空落落的,自己的夫君思念着别的女人。
赵静听到冯丽颖的话才反应过来,然后再去看那个上联,看完后立刻就摇摇头,自己肯定对不出这个上联。
冯丽颖见她摇头便问道:“这诗句怎么样?这上联你也对不出来吗?”
她心想叫赵静把他的对联对出来,看丘洪平去那里找一百贯给赵静,气死他。
赵静说道:“这诗足可以流传千古,我是无法作出此等佳作的。这对联也是千古绝对,我对不出来,不知是何人所做?”
就在这时外面传来一个丫鬟的声音,言道:“小姐,风雅阁送来一张邀请函,邀请小姐七夕到风雅阁参加诗会。”
冯丽颖闻言,惊讶风雅阁速度这么快,说道:“这上联和那首诗都是同一人在风雅阁所作的,还有两个上联婉儿记不住了。”
赵静听了急忙让丫鬟把人领进来,风雅阁的丫鬟进来后,她把宣纸展开问道:“这诗句是在你们风雅阁吟出来的吗。”
风雅阁丫鬟看了一眼,就发现正是丘公子吟的,于是就点点头。
赵静问道:“你们那里是否还要三个上联。”
风雅阁丫鬟再次点点头。
赵静微笑的说道:“那好,你回去告诉你们管事的,七夕那天我会准时过去的。”
赵静心想七夕的时候定要见见他,上次写出三字经的人没有见到,这个人一定不能错过了,心中不由得期盼七夕快些到来。
冯丽颖一直在一旁看着,见赵静没有心思谈论那对联了,就留在这里跟她聊一些家常了。
………………
丘洪平在书房看了一会书,就有家丁来叫,冯盎有事找他过去,跟着家丁一路走到大厅,来到大厅见冯盎正跟他次子冯智戴在商谈酒坊的事情。
冯盎见丘洪平来了叫他坐下,斟了一杯酒递给他,问道:“这几天酒坊在扩建,但这荔枝已经过时节了,要等明年才有了,现在只能用粮食酿造了。”
丘洪平听的此话马上就想起了一件事,贞观二年,京师旱,蝗虫大起。连忙摆手说道:“不行,不行,现在我们要囤积粮食。据我观察明年中原地区必定会大旱。”
丘洪平郑重的对冯盎说道:“请岳父相信我,绝不是开玩笑的。”想起史上记载的惨状,心里暗想一定要尽全力帮助百姓渡过难关。
冯盎哀叹一声说道:“现在朝堂上已经有人说我要谋反了,若是再囤积粮食,就坐实了这谋反罪名。”
丘洪平也感到无奈,开口安慰道:“最迟三个月朝堂必定会派遣使臣来安抚,岳父不必忧虑。”
丘洪平记得历史上李世民十月派遣使臣来岭南安抚冯盎,然后由冯智戴跟随使臣一起返回。
冯盎要使用粮食酿酒的心思已经被丘洪平一席话打消了,担心李世民会打过了的想法也淡了不少。
丘洪平继续劝说道:“酒坊慢慢扩建就可以了,明年才用的上,岳父没有谋反的心思,不用担心朝廷会对岭南用兵。”
冯智戴也跟着道:“若是朝廷怀疑,我愿意去长安做他们的人质。”
冯盎摆手拒绝道:“如此做只会让人以为我冯家胆小怕事,等朝堂那边派使臣来了再商议。”
丘洪平也认可冯盎的说法,历史上也是这样写的。
经过刚刚的谈话,冯盎心里也放松下来了,微笑着对丘洪平问道:“贤婿什么时候才能让我抱上外孙啊,听别人说你跟丽儿两口子不合,我这女儿比较野蛮,你不要太让着她。”
冯盎知道自己女儿吃不会亏的,她的武力即使自己也没有必胜的把握。
丘洪平忙说道:“那里,那里,我与小姐相处的很好。”心里却在暗想道我一个人也生不出小孩啊,你那宝贝女儿那么厉害谁敢碰啊!!
几人就一起聊了一些家常,直到吃过晚饭,才分别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