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祝》协奏曲一共二十六分钟左右,综合采用了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情感与意境层层递进,深入而又细腻。
从拟人化的角度来看,小提琴代表的是祝英台,大提琴代表的是梁山伯,铜管则代表以祝父为首的封建势力。
前五分钟,大小提琴相呼应答,对应的是梁祝故事里面草桥结拜的情节。五分钟到七分半左右,对应的是梁祝三年同窗共读、嬉戏追逐的情景。七分半到十分半左右,对应的是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十分半到十四分钟,乐声陡转为低沉阴暗,对应的是逼婚与抗婚的情节。十四分钟到十八分钟左右,楼台会,小提琴与大提琴对答,如泣如诉,缠绵悱恻,然后乐声急转直下,梁山伯在过度悲痛中去世。
之后就是坟前哭灵与化蝶的情节,竖琴的滑奏,仿佛把人们带到了天上神仙之境,梁祝的爱情主题再一次奏起,仿佛梁祝在天上化成彩蝶,成双成对地翩翩起舞,永不分离。
将近晚上八点的时候,《梁祝》协奏曲终于演奏完毕,整个会场一片寂静。
许多人都还沉浸在刚才那优美的乐声之中,无法自拔,比较感性的人,甚至不知不觉中已是泪流满面。
等到周泽以及台上的一众演奏者鞠躬致谢的时候,整个会场才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
回到后台,周泽连忙向指挥以及一种演奏者鞠躬致谢,顺便说了一句:“各位辛苦了。”
“周老师辛苦了。”众人连忙回礼。
等待白石音乐厅负责人岛田到来的功夫,周泽拿起手机查看了一下,短短几分钟时间,网上的评论已经爆炸了:
“太震撼了,没想到梁祝的故事还能改编成这么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周老师不愧是周老师,这份功力已经足以奠定他在音乐圈的地位。”
“之前因为《故宫的记忆》这首曲子擅自将周老师定义为new age 风格的音乐人,现在才发现这个定义是错误的,周老师的成就不应被限制在new age上面,或许他是一位全能型音乐家。”
“听完《梁祝》协奏曲,哭得很厉害,明明听过好多次《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却从来没有一次带给我这么大的感动,或许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或许这就是周老师的魅力吧。”
“因为《故宫的记忆》喜欢上的周老师,如今听了《梁祝》协奏曲,我可能要成为周老师永远的粉丝了。”
“白石音乐厅和周老师果然没有让我失望,这次的音乐会确实出乎意料的精彩,我可能亲眼见证了一首传奇小提琴协奏曲的诞生。”
……
所有听过音乐会的人,全都激动且兴奋,仿佛听过这场音乐会之后,接下来他们就可以吹一辈子了。
至于那些没能来现场听音乐会的人,看到大家的吹捧之后,也都急了,纷纷到白石音乐厅的官网留言,问白石音乐厅关于周泽的演出视频什么时候才能出来。
更多的人则是表示遗憾,遗憾没能抢到票,遗憾没能到现场听周泽的演出,到处问周泽什么时候才能举办第二场《梁祝》专题音乐会。
媒体那边,相关新闻也在第一时间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