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英一路行来,并不掩盖本部的战绩。只是为了有利于稳定人心、军心,为了更广更快地向外散播消息。
但这一次,乍逢友军的喜悦,却让他的行为造成了极大的危害,这也是天意使然,怪不得他。
窦英刚坐下来松了口气,亲兵又来通报,本地土官多安宁前来犒劳将士,拜见将军。
时间不大,多安宁走进帐篷,躬身施礼,态度很是谦卑恭敬。
“贵土官有心了。”窦英只收下猪羊菜蔬粮食,却将金银又推还给多安宁,“劳烦贵土官多筹些干草料豆,要够千匹马饲喂。花费多少,本将会照价偿付。”
多安宁知道这支军队只是路过,明日便走。又见金银被退还,已是心中大喜,暗道可以中饱私囊,却不向宣抚使说明此事。
闻听窦英只要干草料豆,还要付钱,赶忙说道:“这如何使得?干草料豆下官这就去筹集,定让将军满意。”
“那本将便多谢多土官了。”窦英相当客气,尽管多安宁说了不要钱,他还是拿出两锭银子,为的只是少些麻烦,还让土官能尽心办事。
至于所给的银子够不够,这就不是主要问题,而是一种姿态。那些土官是宁肯出点血、割点肉,只要平安无事就好。
接下来,窦英和多安宁又随便聊了聊。顺便透露一下磨盘山大胜,阵斩清军主帅多尼等消息。
多安宁听到这些消息,心中震惊。告辞回去后,立刻把窦英所说的写成书信,派人快马送去宣抚使多胜祖。
窦英回到帐中,看着地图,沉思着,完善着自己的入缅救驾的计划。
以不到千人的人马入缅救驾,看似有些力量单薄,却是根据当时的形势,以及窦英对历史资料的分析,作出的成功率相当高的计划。
其时在缅北,特别是两国交界地区,与元、明朝一样,众多土司林立,在缅甸和中原王朝间摇摆不定,而中央政权的控制力并不是很强。
比如明朝强盛时,便在今缅甸境内除设置了缅甸宣慰司外,还有孟养宣慰司、木邦宣慰司、蛮莫安抚司、孟艮御夷府、茶山长官司、盂伦长官司等土司。
这些土司臣属于明朝,而明朝也不向这些地方派遣官吏和征收赋税,由土官自己进行统治。
各家土司是以“朝贡”方式与明朝保持联系,土司间发生矛盾纷争,甚至军事冲突,明朝廷或云南承宣布政使司为之进行调解,他们大多尊重和接受调解。
等到十六世纪中叶,晚明衰落,缅甸南部的东吁王朝崛起,又以军事压力迫使各王邦部落受其统治,就包括木邦、蛮莫、孟养、孟艮、八百等土司。
缅甸对这些土司也实行与元明并不多的统治,各土司独立统治,或是交纳些赋税,或是向缅王上贡。
所以,窦英带兵入缅,有可能进行战斗的,除了少量的分守关卡的缅兵外,便是各土司所私有的土兵。
土兵的战斗力在窦英眼中不值一提,缅兵也被他视为可一鼓而破的弱鸡。
否则,凭晋王李定国、巩昌王白文选的万多残兵,又怎能大破缅兵十万,直打到阿瓦城下?
再者,杨国明所部应该能被说服,共同参与接驾,这可是天大的功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