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皇后经历过抗清斗争的高潮,也见过因为内部矛盾,义军不得不远走而独立抗清,导致大好形势只是昙花一现。
所以,她对窦英推崇光武帝,尽量使众将安心,十分赞同。对爱子也是耐心教导,让他明白这其中的深意。
其实,光武帝的名头或许不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但在历史上的评价却是极高。
在中国的历代帝王中,汉光武帝刘秀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中兴之君”与“定鼎帝王”两项头衔的皇帝。
所谓的“光武中兴”,是重建了一个新的王朝,只不过这个新的王朝仍然沿用了“汉”的称谓罢了。
伟人评价光武帝: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
朱元璋:“惟汉光武皇帝延揽英雄,励精图治,载兴炎运,四海咸安。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李世民:“朕观古先拨乱反正之主,皆年逾四十,惟光武年三十三。”
俗话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可刘秀却是个例外,十年不鸣,一鸣惊人。造起反来,那叫一个翻江倒海、轰轰烈烈,愣是白手起家创建了一个新王朝。
连后世的唐太宗、宋太祖、明太祖都推崇,还以光武帝刘秀为楷模。而能成为皇帝的楷模,好象除了尧舜禹汤,就只有光武帝刘秀了。
“汉高祖、高皇帝皆出身于平民,吾儿皇室贵胄,若能柔远以德、爱慎人命,则德至渥也。”
王皇后讲完光武的大概事迹,满怀期待地对太子说道:“光武帝虽云出身布衣,却是汉朝宗室之后,与吾儿相差仿佛。”
在王皇后的思想中,象刘邦、朱元璋这样从草根奋斗到帝王的,都有残杀功臣的黑历史;而象光武等帝王,出身贵族,或是受过良好教育,就没这毛病。
其实,王皇后这么总结,这么理解,倒也有些道理。出身和教育,确实能决定一个人的品性和胸襟,也能决定一个人的思维和行动。
朱慈煊终于是明白为何要学光武了。起码是要把光武挂在嘴边,月月讲,天天讲,让文武百官都听见,都知道。
“窦将军对孩儿倒是坦诚,敢暗示高皇帝的缺点。”朱慈煊眨着眼睛,笑着对皇后说道:“母后,孩儿都有些等不及,想现在就把封他为侯的赖谕拿出来。”
王皇后也笑了起来,摸了摸儿子的脑袋,说道:“尚未入滇,护驾也未竞全功,这加封敕谕还是要等一等再拿出为好。”
停顿了一下,王皇后又说道:“窦将军不仅武勇,还洞悉人心、通晓事理,当为吾儿股肱之臣,可多多倚重。”
朱慈煊点了点头,说道:“孩儿省得。”
王皇后说道:“还有晋王,亦不可轻慢。”
朱慈煊笑道:“母后,孩儿仔细想过,想封他个太子太傅,表示孩儿愿以师礼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