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晋王边听边轻轻颌首,这种一目了然的敌我态势、布署方案,使他很快就明白了大战略的核心所在。
“迤东、迤西,再加上中路的普洱府,如果都能积极行动,将迫使清军分兵防御,有首尾难顾之危。”
李晋王对此布署表示原则上的同意。
尽管联结迤东土司还不知道结果如何,暹罗是否愿意援助明军也不确定。可就目前而言,这样的计划已经算是竭尽所能,必须去做。
至于成与不成,只能看天意如何了。
“我部现有五千,大将有广昌侯高文贵、平阳侯靳统武、总兵王有功等,独据中路,力量还稍嫌薄弱。”李晋王的话没全说,战败失地倒还是小事,保护不了监国太子和两宫,那可是百死莫赎了。
白文选点了点头,说道:“除近千御林军及‘忠义营‘外,护驾兵力尚有三千有奇,合兵一处能稍振兵势。再者,太子入滇监国的消息传开,势必还有残兵赶来会合。”
“广西的人马若是能撤出并赶来,只需有五千之众,便可保无虞。”李晋王有些期待,也有些忐忑,那可是没有大的战损的部队,如能归建,则明军实力可大大提升。
白文选自然是希望赶来会合的明军越多越好,有人可能对李晋王的传檄犹豫迟疑,但现在有监国太子的号召,对各部残兵的吸引力应该还是不小的。
接下来,两人又说起了封赏十三家的事情。李晋王觉得封赏是应该的,监国太子要树立威信、笼络众勋,这没问题。但从国公骤升亲王,他就觉得有些操切。
赵王白文选也退了一步,同意先晋升刘体纯为郡王,其他人则先以虚衔表示嘉奖和鼓励。
这些重要的事情谈完,也算基本取得了共识,为明天觐见太子铺平了道路。
这时,白文选又想起一件事来,便向李晋王询问,随军的文官中何人胆大善辩,可为赴昆明之使者。
当时,避于边外的各部残军,不仅仅是只有将领和士兵,还有很多南明官员,以及士众百姓跟随。
当然,这些官员已经没有了权力,只挂着个空头官职,也只能随着军队或坚持,或降清。
李晋王在得知白文选的意图后,不禁露出喜色,很快就推荐了吏部郎中黎维祚。
从昆明撤向滇西时,由于指挥和调度的失误,可谓是十分混乱。官员、将领、兵士的家眷因此而被清军俘获甚多,李定国肯定要为此负上责任。
如今有营救家眷的机会,李晋王觉得也能算是一种补偿,既能使军心更稳,也使自己的愧疚减少。
诸事商议谈论完毕,李晋王便向白文选详细询问了有关窦英的事情。对于窦英的所作所为,李晋王既惊讶又佩服,十分感兴趣。
两人一直谈到深夜,才在李晋王不停地赞赏和嗟叹中,各自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