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纪检监察部门弹劾之后,也不过就是罢官夺爵而已。
聚敛得来的钱财照样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然后呢?然后国家还得依靠我元融啊。
毕竟大家都姓元,派自家人统兵更放心些。
“山胡叛逆,连结正平、平阳,诏复融前封、征东将军、持节、都督以讨之。融寡于经略,为胡所败。久之,加散骑常侍、卫将军、左光禄大夫。”
以汾州为动乱源头的山胡起兵之后,元融又被启用,并被委以重要军职,拿着皇帝钦赐的符节赶赴前线,全权负责平叛事宜。
那么这人是不是真有统兵征战的才能呢?
“融寡于经略,为胡所败”:根本就是个废物点心。
损兵折将之后是不是得上军事法庭判刑啊?
你想多了:“久之,加散骑常侍、卫将军、左光禄大夫。”
‘久之’又是多久呢?
从战败停职到起复,用了一、年、多、一、点。
元诩闪现到这里已气得不行了。
因为他知道,征东将军和卫将军虽然都是第二品上阶的高级武官,但依照历史传统前者传还要比卫将军小那么一丢丢。
要不然怎么用了个‘加’字?
换句话说,以搜刮民财、贪污纳贿为能事的元融,指挥作战又打了败仗,然后他就……升官了。
贪污照样能领兵,战败照样能升官:这样的王朝,怎能不亡?
那么作为这场闹剧‘双男主’之一的李崇呢?
他为什么这么热衷捡便宜,拼了老命从国库往家里扛布帛?
是真的穷疯了、穷怕了吗?
也谈不到。
史书记载:(李崇)性好财货,贩肆聚敛,家资巨万,营求不息。
元诩坐在龙书案旁咧了咧嘴:家、资、巨、万。
你李崇特么还真不是‘小富即安’的屌丝啊。
你真是一息尚存、致富不止的企业家楷模啊!
都‘家资巨万’了,还这么拼命的扛绢布啊!
也是醉了。
就如同小皇帝在宣光殿上化身嘴炮责问李神轨的那样:“李将军,你的父亲是先帝的股肱之臣,你的祖父李诞是文成元皇后嫡亲的兄长。”
这‘文成元皇后’又是哪个?
她是高宗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是显祖献文帝拓跋弘的母亲,是小胖墩的爷爷的奶奶:元诩闪现了一会才搞清楚,原来这个李崇就是李未央原型(之一)的侄孙啊。
也就是说,李氏的巨额财富除了得益于本身的能力,还来源于家族与皇室建立的姻亲关系。
一句话:李家是外戚。
——————————
有人伤害了你,你却用同样的方式去伤害别人:对这种货,元继肯定感同身受、深恶痛绝。
说起这位被病榻上的元融一番解释伤害了感情的江阳王,他的辈分在肃宗年间还健在的宗室之中可谓高的离谱。
他和高宗拓跋濬是堂兄弟,而拓跋濬是元诩的祖父孝文帝元宏的亲爷爷。
史书上这样评价晚年的元继:“继晚更贪婪,聚敛无已。牧守令长新除赴官,无不受纳货贿,以相托付。妻子各别请属,至乃郡县微吏,亦不得平心选举。凭叉威势,法官不敢纠擿,天下患之。”
一个‘更’字,表明元继早期的为官生涯也绝不干净,只不过晚年元叉得势,他依仗儿子的权势在从前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罢了。
州级别的刺史、郡级别的太守:赴任之前都给给元继送钱。
否则,呵呵。
甚至一个没品没阶的县处级小干部(微吏)也要向元继的妻儿行贿:可见这一家人敛财的触角已经延伸到最基层公务员的腰包里了。
和元琛一样,娶了胡明明的元叉也具有‘宗亲&外戚’双重属性。
而元叉见了元琛总是趾高气扬:
你的妻子姓高,高家已经失势。
我的老婆姓胡,胡氏风头正劲。
“凭叉威势,法官不敢纠擿,天下患之”:元叉的老婆是当今太后的亲妹妹,小皇帝也要喊元领军一声‘姨夫’,在元继元叉父子面前,巡视组一个比一个老实,根本不敢管。
天下患之:到了那时,魏国真的已经烂到骨头里了。
其实,论花钱如流水,他们都远远赶不上一个人。
一个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