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中平二年九月,深秋,京师洛阳城,宋典府中。
“我这个侄儿啊,性格随我,忠厚的性子,如今刚满二十,咱家早就盘算着给他办一场弱冠礼,但就是没找着合适的机会。”
“前些日子正得着机会,才谋了个颍川太守的职事,也算是不辱门楣了。”
宋典正热切的向堂中的常侍们介绍着吕绍。
前段时间,宋典又来信,说要在京师为吕绍办一场弱冠礼,拗不过宋典的殷切,吕绍来了京师。
堂厅中,张让居于首席,宋典微倾着身子坐在张让左手位,吕绍以晚辈礼侍立在宋典身边。另有七个常侍则是分坐于堂中。
“嗯~这后辈着实不错。”张让捻着下颌上的假胡须轻道。
吕绍已经换上了一身官服,从武将转换到文官,一时间略有些不适应,但是这身文官常服却是穿的很合身,宽袖束腰,说不上的舒适感。
刚刚结束弱冠礼,吕绍头上戴着官帽,插着一支青玉发簪,整个人既有儒雅之气,又兼具大将之风,在人群中也很是显眼。
堂下的几个常侍也是纷纷赞叹。
自从宋典坐稳了常侍中第二把椅子之后,每逢时节孝敬,吕绍都会派遣专人入京送孝敬供奉,十常侍的其他人也都有。
“侄儿,这加冠之礼已经结束了,你该给自己取个字了”宋典笑道。
古时候男子成年要由自己另取一个名字,以示和父母取得名字相区别,也昭显成年的意思。
吕绍沉吟了片刻,自己名字叫绍,意为牵连呼唤,不如...
“回伯伯,小侄决意唤做应正,照应天下公平正义之事。”
言简意赅,胸襟宽广。
一众常侍都是不住的赞叹。
宋典眼光扫过堂厅下,笑问道:
“怎的毕岚没来?”
毕岚也是十常侍之一,今天这样的场合,宋典也正奇怪,没有看见他的身影。
说着说着,门厅外急匆匆来了一个着红衫的宦官,年约四十许,不住地笑道:
“真是真是,今日是宋公公的好日子,我只顾考究我那翻车,却是耽误了时辰。”
厅内众人都是一阵好奇,什么样的翻车能让已经身为常侍的毕岚这样的费心思。
毕岚见都在好奇,不住地笑着,
“大伙要是感兴趣,不妨随我去看看。”
一众常侍都跟着毕岚的身影到了将作少府外,毕岚自豪地指着院子中杵着的大象般大小的一个机器说道:
“这便是我奉天子命打造的翻车,可费了一番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