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止是听过,在陈惇的记忆里,“陶大临”是陈温经常会提及,会拿来对比自己的人名。绍兴这地方不大,但是人才辈出,尤其是青年才俊,有如过江之鲫。陈温就经常念叨:“不求你天资聪颖能与徐渭比肩,那是五百年出一个的才子,可遇不可求啊。但是你看看人家陶大临,咱们会稽的小秀才,人家三岁开蒙,七岁就读百家,得了知县青眼,十九岁就中了秀才,你也是三岁开蒙,七岁上头连百家姓都背不全呢!”
陶大临大概就属于“别人家的孩子”,怎么看都好得不得了,比自己家的孩子强百倍的那种。当然陶大临也是家学渊源,他的祖父是弘治年间的解元陶谐,那时候陈惇天天被说,他也有忍耐不了的时候,顶过一句嘴:“他祖父为官,我家出过什么官宦?”
陈温的表情他不太记得了,不过好像长叹了一句:“你也有一个……”
之后陈温就像是把这句话咽了下去,没再提及了。但是现在让陈惇猛然回想起来,这句话似乎值得推敲啊。
“久仰兄台,”陈惇恭恭敬敬客客气气道:“会稽可谓无人不知了,我记得沈府宴会上,沈老爷两次提及兄台名讳,为那一日兄台不在甚为憾惋。”
陶大临一副高冷模样,又从鼻子里哼出一个音节来,这让陈惇反而想笑,这人怎么喜怒这么容易见于颜色,这样直白地表达情绪,还真像个没长大的孩子啊。
孙鑨是个宽和的老好人,见陶大临如此模样,便打了个圆场:“当日虞臣是有事不在会稽,要不然那一日大家都认识了。虞臣,这便是我们跟你说过的,一口气书了三十副对联,略无重字的小才子,连沈老爷也十分夸赞的。”
“是吗?”陶大临居高临下地看了他一眼,似乎奉送了一个鄙视的眼神:“不曾听说。”
“往昔不曾听说,”吴兑似乎看他不惯,也冷笑一声:“今日不就听说了吗?端甫刚才出的那个对子,人家对上了,你说对得好不好?”
“对对子,小技也。”陶大临又充满鄙视地瞥了一眼他,道:“我也出一个,你对得上吗?”
“敢请教。”陈惇手里轻轻摸着大黑的狗头,眼中却盯着陶大临,仿佛在摸他的头一般。旁边的孙铤似乎看出来了,一口酒喷出来,低着头使劲憋住了笑。
“鸦过寒江,满地凤凰难下足。”陶大临意有所指道。
原来这屋子里除了他,其他人都是凤凰,他顶多算是个乌鸦啊,这比喻,真是难听。而其他被夸了“凤凰”的人似乎都没有自以为得意,反而都蹙起了眉头,露出不赞同的神色。
“龙游北海,一江鱼鳖尽低头。”陈惇轻轻松松对上,却抄起桌上的酒杯,对诸大绶他们做了个抱歉的手势。
“哈哈哈哈,”诸大绶几个却不以为意,反而开怀大笑道:“对得好,对得好!”
陈惇也点点头,他这下联里,是将自己比作苍龙,而贬其他人做鱼鳖,其实他要贬的人也只有陶大临一个罢了,相信其他人都听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