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一碗蛋炒饭么?
可这对于一个失去味觉的主厨。
算了,还叫什么主厨。
就是现实一个普通的人也足够手到擒来。
指望酸甜苦辣不分的尼坤,去做出一碗色香味俱全的蛋炒饭?
别开玩笑了。
而之所以要开这间食材小店,尼坤并不是出于对自己失去味觉而依旧拥有过人厨艺的盲目自信。
只是单纯的设想中华美食是否能在这个世界大放异彩?从而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在土耳其米其林的主厨经历,让他受够了没有一顿大米饭的滋味。
在国外的生活体验,让他逐渐明白为什么东西欧的饮食结构,这包括食材的选取,烹调的方法,饮食的习惯等等,会有天大的差别。
如果说中华美食是‘火’,是杂糅进十八般武艺的一门技术活。
那么外国的饮食就是‘水’,是一种萃取原味和鲜野的本真,这其中尤数日本料理。
这并不是说中华美食就没有纯粹的‘鲜’,有,很多。
只是就大部分在普遍民众的吃食和烹调上,我们一直讲究的是火候,讲究的是用各种各样的大料来烘托食材,提取更为极致的美味,可是这样的炒制方式,已经让食材本身的味道,消失殆尽。
例如同样是做鱼。
我们和日本人的做鱼方式,就天差地别。
尼坤在西方的游历中,鲜少看到极为高雅的中餐厅,有,但不多。
甚至远不如日本料理的高层次和逼格。
以至于大部分外国人会产生‘中华美食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低级趣味。’
在他们的普片认知,对于我们只有两点感触。
一,我们什么都吃,包括蛇,蚂蚱,还有福建人?
二,我们什么都不会吃,例如做不出来一份像样的鱼子酱。
记得有这么句话。
法国的鹅肝,日本的鱼,澳大利亚的海鲜,瑞典的芝。
完全的把中华美食排除在外。
殊不知。
在宋朝的时候,我们已经有乳糖狮子,有了蜜饯,有了姜豉。
而同时期的他们还在茹毛饮血。
这也是为什么尼坤在失去味觉的情况下,依旧要开一间中华美食餐厅的初衷。
让这群习惯了了热可可,黑面包和甘蓝碎牛肉的“老外”,知道没有什么事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
如果有,就两顿。
尼坤套拉脑袋,爬在吧台上,看着眼前的8枚金币,那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像是被矮人带了绿帽的精灵。
脑海中一直在回应着昨天系统的声音,如果做不出一顿满足“色,香,味”俱全的蛋炒饭,这家“小鹿斑比”的餐厅,将会被取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