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洛斯帝国的权利结构是王下六部制。
除了猩红王座的大帝路易十三外,紧接着就是六人御前会议。
没错,包括你厕纸用多少,都是这六个人说了算,他们是卡洛斯帝国的肱骨先贤。
再往下就是众议院和参议院。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由帝国的老学究,神学院的教授,某个郡省的郡长,资本家,银行家,乃至大帝分封的贵族议事者,封邑领主等等组成。
通过大帝授权下的六人御前会议,对路易十三签署的文件进行梳理和复议,有悖常理或者不符合卡洛斯国情的自然会予以驳斥和弹劾,通过之后,继续下发至众议院和参议院进行二次复议,如果此时仍有异议,则需要超过最少半数的议员同意,方可对六人御前会议进行二次弹劾乃至三次弹劾,前提条件是,必须有众议院和参议院议长的署名和签章。
否则,将不予置评。
如果说这一套权利制度是大脑。
那么六部,则是卡洛斯的手脚。
分别是:兵主部,魔法部,信理部,圣事部,司法部,以及最为神秘的所罗门。
这其中,尤数圣事部的职权最大,也最跋扈。
---
而这次米歇尔赌盘的项目,就是“康斯坦汀”。
这件事尼坤是知道的。
在神圣大陆这片土地上,人们的信仰除了来自圣梵蒂冈教廷的父。
还有来自繆斯大陆的宗教裁判所,异端收容所,他们的信仰是母。
在圣梵蒂冈教廷的眼中,任何敢对“教廷永无谬论”做出抨击的,都一律视为异端,视为不洁。
当然,除了圣梵蒂冈教廷的信仰外,人们也可以选择信仰新神。
不过相比于前者遍布大陆的教徒外,新神的信仰者寥寥无几,他们的大本营基本在北境。
北境大部分子民信仰的不是圣梵蒂冈,而是新神,就是奥林匹斯万神殿的七十二名神袛,以祈求祂门的庇护。
卡洛斯是最早建立神学院的帝国之一。
这得益于一名叫康斯坦汀的年轻学生提及。
他认为,帝国有必要建立一座神学院,他连名字都想好了,叫“圣赫勒神学院”。
御前会议最开始的态度是驳斥的,弹劾至两院复议的时候,遭到了极为激烈的讨论,认为“神学主义”和“教廷信仰”之间存在悖斥,最重要的还是卡洛斯背靠圣梵蒂冈的枢机中心---拉法叶拉。
在这样敏感的问题上,卡洛斯向来是慎之又慎,不过这名呈递一张廉价牛皮纸的年轻学子,虽然获取了能够和帝国煊赫人物的对话,这当然冒着极大的风险。
幸运的是,这名叫康斯坦汀的学生,奇迹般的说服了众议院和参议院,并且,拿到了两院议长的署名和签章,两院对御前会议的驳斥进行了二次弹劾和长达5万字的说明,要知道,在卡洛斯帝国的权利阶梯下,这六名帝国的肱骨先贤是最大的权利机构,而两院对御前会议的驳斥则存在着巨大的风险。
帝国的历史上,鲜少有过二次弹劾的经历,最多三次的弹劾更是只有一次,而那一次事情严重到大帝愤怒到要去解散两院的地步,所以,浸淫帝国政治的两院议员,没谁愿意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替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学子承担风险,更别提是在“神学主义”和“教廷信仰”之间做选择。
可就算御前会议乃至大帝通过了,建立或者说是宣扬神学的立项。
就“教廷”这顶天大的帽子来说,可没谁愿意去搅这趟浑水。
御前会议最后下发文件的结果是,同意成立神学院,不过需要这名叫康斯坦丁的学子自己去向圣梵蒂冈交涉,来向老教皇圣庇护一世,阐述关于建立“圣赫勒神学院”的初衷和规划。
至于老教皇是否采纳康斯坦汀的建议,这样的几率低于1%。
为什么?
作为神圣大陆信仰之巅的圣梵蒂冈,绝对不承认,也没有可能去同意一个没有根基的信仰的存在,更别提去把这样的信仰发扬光大,通过去建立神学院这样的行为扩大它在人们心中的影响力,这无疑是对自己的抨击和抹杀。
有谁愿意愿意挖自己墙角?
不可能的,而御前会议之所以同意建立神学院,是他们明白,就算帝国同意,在教徒遍布整个神圣大陆的圣梵蒂冈面前,也绝对不会有任何应允的可能,甚至有可能触怒向来脾气暴躁的“众仆人之仆”---红衣大主教,卡夫卡。
继而走上断头台或者是丢入灰水湾养鱼,就变成了一招不讲情面的“借刀杀人”。
借“圣梵蒂冈”的手,杀“康斯坦汀”。
在目前国际形势复杂的局面下,特别是借由背靠圣梵蒂冈带来诸多利好的情况下,路易十三绝地不可能冒着触怒圣庇护一世的可能,去建立一座在他看来毫无前瞻性和任何积极作用的神学院。
要知道,圣梵蒂冈迁移圣城【拉法叶拉】的决定,可是由来已久。
如果不是因为圣事部部长,纪粹希·奥斯汀的周旋,圣梵蒂冈可能早就因为“奥丁·奥纳西斯事件”而脱离卡洛斯。
这对卡洛斯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
有趣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