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重生之商路师途 > 第一百一十章 江州(5)目标

第一百一十章 江州(5)目标

而叶小平等人对李教授的话本就颇有微词,只是不便出声,此时也乐见有人站起来发出浙南的声音。何况这些观点也未曾所闻,值得一听。

黄汐则早已被唐峰的精彩所打动,目光一刻不停地注视着,又不时瞟了瞟黑脸的李文忠,露出一丝浅笑,来浙南,后悔了吗?

李文忠确实后悔不迭,哪想到一个大学生,竟会洋洋洒洒,对自己的讲话展开全方面的批判,虽然并不惧,但对方只是一个大学生,胜了他无关紧要,辩不过则英明扫地。这背后站着的是谁?扫视了前排的几个教育界人士,不由眉头深皱。

其他人则早已被唐峰的话语所打动,从质疑到赞同,最后似乎说到了心坎。卡位战和争夺战,那天一个家长没有经历过?其中的辛酸又有几人知?

而唐峰,一边扫视着众人的神色,一边侃侃而谈。

“华夏教育确实是出了问题,但是所出的问题,其实正是出在李教授所要坚持的那种教育上。说白了,华夏教育两千多年来,一直陷入这种错误中至今不能够自拔。李教授是恨当今中国人的教育环境已经不适合他的《弟子规》、《三字经》教育,恨不得把当今中国倒退到三千年前去。可惜那是不可能的。”

“因为社会是向前发展的,教育也应当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能开历史倒车。古代教育只属于精英阶层,文盲遍地,教育者奇货可居,地位自然崇高。如今教育普及到大众百姓,教育者也只是一份职业而已,教育者的身份地位必然下降。”

“但是不可否认,李教授等大师依然受到尊崇。教育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的改革,不断地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为社会的发展服务,而不是拖社会发展的后腿,不是沉迷于历史的《三字经》《弟子规》而不可自拔!“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大家读小学时一定学过珠算,背过珠算的口诀,如今算盘退出了历史舞台,如果再学珠算,就是在浪费孩子的生命。时代在发展,教育也必然要改革要创新,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变革,而不能紧抱着历史不放。教育能够引领社会的发展,那就是教育预见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做出了改革,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一天,便是华夏教育的成功!”

“而李教授恰恰是守旧有余,创新不足。偏偏还要打着发扬国学与传统文化的旗号,招摇呐喊,却忘记了对待华夏传统文化最根本的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何况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是仁爱,而不是一味的‘压’。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包括叶小平校长,都在努力给孩子仁爱,减轻孩子的学业负担。而李教授却积极鼓吹教育的痛苦,麻痹诸位家长,片面追求应试能力,抨击浙南教育报提倡的教育理念。

“可以预见,如果应试主义教育不改变,老百姓终将会用脚投票,越来越多像李教授般的有识人士,千方百计的将孩子送到国外去学习,而且会有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叶校长所在的学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孩子们高中未毕业就被常青藤盟校录取,自然值得庆贺。但是要知道,美帝的大学采用的是holistic admissions,也即是考虑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方式来选取学生,而不是我们努力追求的高分。”

现实的例子,信手沾来,恰到好处,毫无违和之感,就连叶小平本人,也不禁大为折服,忍不住对旁边之人道:“似乎是临时起意,并不是有所准备之言,奇怪了!”

旁边之人点头回应,竟不想说话,侧耳聆听。

魏老师充满了惊喜,没想到校园内还有这等学生,面对天京大学的教授也能据理力争,讲的头头是道,光是这等勇气与胆识,就值得好好的去了解。

而另一边。报告席上的李文忠,孤零零的站着,脸上还保持着刻意的笑容。可惜,笑容很冷很苦很怒。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个江州外国语学校就这么多优秀学生流失,全国又不知凡几。这些精英原本都是国家的栋梁,走出国门后能够回来的并不多,很大可能就成了美帝的国民,为美帝的发展做贡献。如果有一天,华夏能够从人才输出国,转变为人才流入国,那时候,我们的教育也定然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请问李教授,靠应试教育,追求高分,可以实现这个目标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商业风云:爱与谋的抉择何处尽欢颜队友屯积分,我屯队友反派:穿越过去不降智重生1960,从神农架打猎开始刚出大学,富婆小姐姐要包养我名臣后裔禁止维度重生缅北之我有大佬靠山躺平,从蓝星找媳妇生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