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志》有云:“江州,西部都尉治。东SD水所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
2000多年前,东湖还是江河的一部分,由于泥沙淤积,在东HN北两山山麓逐渐形成沙嘴,此后两沙嘴逐渐靠拢,最终毗连在一起成为沙洲,在沙洲西侧形成了一个内湖,即为东湖。
历经数朝,东湖四周逐渐繁华。此处风景优美,历来为文人墨客居留之所。曾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灯光散射下,湖滨依然游人如织,摩肩接踵。
在湖滨路尽头浓密的树林中,有十多幢白墙黑瓦的古建筑,这里行人稀少,颇为幽静。
“湖畔居”是一幢二层建筑。圆形的实木大门,青砖地面,紫檀色的桌椅,古色古香,
所处的包厢在二楼,南面临湖,湖风吹拂,甚为宜人,实是闹中取静修身养性的绝佳之处。
曾经设想过因为教育工作上的荣誉获得了关耳的表彰接见,也设想过因为电脑店的成功得到关耳的视察,有了面对面的机会。但唐峰从未想过,会在江州,在这湖畔居遇见偶像,并且还近距离的同桌而坐。这让唐峰有些小小的激动。
在学府小学做老师,唐峰也曾与级别比关耳还大的官员同桌就餐。天子脚下,官员多且级别高,但那时唐峰是老师,官员则是家长的身份。是以,可以毫无心理负担,言谈轻松,甚至都不把他们当做官员,而只是家长,偶尔还会批评几句,告诫他们要抽出时间陪陪孩子,有利孩子的成长。
不过今天,唐峰清楚地知道,只是一个陪伴而已,并没有说话的余地。
关领导与杜黎明面对着东湖。后面墙上挂着浙南已故的著名书法家沙孟海的草书,一个气势宏大“龍”字。
三十来岁的祝秘书与唐峰坐在两旁。周五在火车上见到的关耳一行四人,如今却没有见到姚建与另外一人。
这是一次比较私人的聚会。唐峰不清楚杜黎明为何要带自己过来,要说纯粹是看在黄汐的面子上,介绍给关耳认识,唐峰自己都不相信。再说一位小学教师,认识兰花市的一号人物,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可没有露出过要进入官场的意愿。
不由得想起上车前,黄汐悄悄地叮嘱,“今晚帮我看看,杜黎明这个人怎么样。记得结束之后向我汇报。”或许是黄汐的要求?黄汐还在考验杜黎明吧。这是唐峰想到的唯一理由。
四个人,六七个精致的菜肴。
唐峰就没有说话,而是默默地听着席上的交流。祝秘书则恰到好处的服务于三人之间,偶尔还与唐峰热络的聊上几句。
关耳称杜黎明为“杜公子”,这让唐峰很好奇,这年头,能称呼为“公子”的,非富即贵。想起昨天说的“做点小生意”,不由暗自摇头。这杜哥,比较低调呀。
双方的交谈从东湖的风景,到江州的风情,最后谈到兰花市的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