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我们希望能请各位前辈大家聚在一起为我们的后代们编纂一套武学基础教材。”
纪老平静地说。
但几位老前辈的心里却是平静不下来了。
教材?!
他们虽然都没接受过普通教育,但也知道这两个字的分量。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声律启蒙》等等,这些书籍为什么能够流传千百年,为什么熟知度比四书五经还要高?
因为它们是给孩童开蒙的教材,更在《论语》、《孟子》之前。学完它们,认识不少字了,先生才会开始讲解那些书经典籍。
成为武学启蒙教材的编纂人,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会心一击,明知道是这是张画出来的大饼,是空手套白狼,也还是要拼命争抢。
到他们这样的地位,武功基本到了尽头,不争什么虚名,也不爱钱财,除了操心门派存续,怕是只有著书立说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了吧。
但是自己著书,能看到的人大概就是些捧场的同道吧,哪有国家指定的教材受众广?
这一点,他们还是很拎得清的。
况且在书中加一些自己门派对武学的简介,对门派来说也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至于宵小之辈的觊觎?
在这里的都是名门大派的前辈,在修行界所谓名门的“名”是如何树立起来的?
唯有厮杀,不断地厮杀,杀出一个威名出来,然后才是折断长棍化作文明杖,建立规矩。
真正的大门派有哪个不是真材实料?
试想想,多年之后,当元气时代的孩子们到了上学的年纪,需要接受武学的启蒙,当他们拿到教材,看到封面上写着“主编:冲霁道长(罗浮山道宫)”、“副主编:栖云道长(终南山道宫)”、“副主编:道果大师(灵隐寺)”等等。
他们会不会觉得“这些门派超厉害,我一定长大了一定要考进去学武”?
“罗浮山道宫会不会是小说里写的那种天下第一大派啊?”
……
这个教材,我们编定了。
不过大师就是大师,虽然心境被扰乱动了痴念,但脸上却是不露分毫。
可惜这份淡然也只有与会的几个人知道。
纪老自然知道这是个肥得流油的差事,所以就算他们做什么表情,也与自己无关,他要的是结果。
成峰呢,也没那个闲心去他们眼中探寻那隐藏在最深处的一抹喜悦和躁动。
他想要的东西都已经拿到了,武学也不是他所长,没必要与这几位前辈非要一争长短不是,大家双管齐下,两条腿走路才稳稳当当。
“这件事呢,我先通知你们几家,是因为几位的辈分和资历压得住所有人,并不是编纂人员就从几派里出了。”纪老有意提醒道:“这项工程不亚于当年编写《新华字典》,我们需要大量的典籍,大量的人才,我们需要找出身体每一个能锻炼部分的最安全的练法,我们需要刀枪剑戟、奇门兵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痕迹的兵刃,我们都要能够使用它。”
“所以,”纪老深吸一口气:“这注定是一项浩大的工程,若是单靠零散的三门两派,大概修到死也修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