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世沉吟片刻:“好。看来只好如此了,为了完成任务,我愿意陪你冒险。我这就请示一下上级。你稍等。”说罢,出去打电话。几分钟后进来,道:
“可以了,上级同意了,让我们注意安全。你说去找谁吧。”
“语文,当然得找文学大师啊。找谁呢?”孙轻侯在脑海中搜索。
郝世也思考着:“孔子?孔子怎么样?”
“不行,他老人家太忙,再说了,他那一套方法不能教现在的学生。弟子三千,贤人才七十二,优秀率太低。”
郝世又说:“那,李白?诗仙哦。咱上大唐玩玩,嘿,想想就带劲。”
“也不行。李白太浪了,总想着诗和远方,做梦都想成仙,全国各地到处寻访仙人,而且酒瘾忒大,到时把学生带成酒鬼不说,回头再发动学生都跟他一起去找神仙,那就完犊子了。”李白是老孙头的精神偶像,孙轻侯老听他絮叨李白的那些事。
郝世又说了几个人:唐宋八大家、杜甫、白居易、王维、李商隐、陶渊明、曹雪芹、兰陵笑笑生……
孙轻侯也拿不定主意,他跑去问老孙。假装聊天,然后不经意提到这个话题:
“爷爷你说要是古代的文学家诗人来教咱们班语文,我是说假如哈,您放飞一下想象,感觉谁最合适呢?”
老孙毕竟中文专业的,沉思一会,说:
“语文老师是有专业要求的,这些古代文学家严格地说都不能教书。如果说谁最合适的话,我想,必须得是一个全才。只有苏轼了。论其才学,论其胸襟抱负,先秦两汉唐宋明清几乎无人能及。苏轼有李杜等一流诗人之才华,但是这些诗人却无苏轼之学问。教语文,苏轼再合适不过了。”
孙轻侯暗喜,这下有目标了:“好!我这就请苏轼来代课!不是,我是说,我得去找一个有苏轼这种学问的人来代课,身为班长,我理应为同学们着想。”
“吓我一跳,我还以为你要去刨人家苏轼坟呢。看不出来你小子还挺负责的,不过,这样的人,难找啊!”
孙轻侯继续跟郝世商量。郝世说:“穿越到北宋可以做到,关键你得知道去哪找苏轼、什么时间,我得设定一个准确的地点,一个准确的日期,要精确到哪一天。”
孙轻侯想起学过苏轼的一篇文章《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
“去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农历吧。”
“你确定?你不上网查查那会苏轼多大了、在干什么?你怎么肯定咱们去了他就肯跟咱们来了呢?”
“这不是你要具体时间的嘛,我怎么知道那么多,”孙轻侯赶紧上网,查了一下苏轼年谱,“嘿,就这时间最好。你看,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这年苏轼46岁,被贬到黄州,整天没事干,可谓心灰意冷,满腔抱负无用武之地。咱跟他好好说,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他是深明大义之人,那会儿又极度空虚无聊,应该能答应跟我们来。”
“嗯,还算靠谱。而且48岁,做事应该特别沉稳,适合教书,不会像李白那样狂浪。我看行。”
“现在就走吧。我还第一次穿这么远,要注意点什么?对了,要不要换套衣服啊?”
“换什么衣服啊,你有宋朝的衣服吗?就这样挺好,你就穿这身大裤衩子加背心,反而让苏轼有种来自未来的科幻感,”郝世说着整理整理自己的衣服,把眼镜擦了擦,“我特么也有点紧张,没去过这么远的路。因为年代太久远,时间和地点的定位不一定准确,说不定得找几天才能找到苏轼,等会出发前买点吃的喝的带着,人民币可用不了,咱又没银子。”
孙轻侯跑去告诉爷爷,说他去找个代课教师,得上人家里请去,正好坐郝世的车去。
“你找谁啊?这么快就找好了啊?”
“昂……哦,网上谈的,正好有个老头,说有苏轼之才,在家没事干,答应来试试。”
“吹牛的吧?他说自己有苏轼之才?这老头怎么这么不要脸啊?简直比我还自恋。好吧,你去吧,叫郝世开车慢点。”
“好嘞!”孙轻侯想慢是不可能慢了,说不定比火箭还快。
两人下楼,在小区大门口的小超市里采购了一番:矿泉水、大碗面、面包、饼干,买了一大堆,孙轻侯还顺便拿了两包烟。结账时郝世迟迟没动作,只是看着孙轻侯,孙轻侯用眼神示意他:我没钱,你结。郝世心痛地刷手机结账。
半小时后,郝世将车开到了海滨大道的一条岔路上,停下。这条路笔直,估计能有一千米长。路两边是几家停产多日的化工厂,杂草丛生,很是荒凉。
“就在这儿吧,人少。”郝世道。
“明白,而且这条路直,便于起飞。”
孙轻侯很激动,像第一次坐摇摇车的小孩,坐在副驾驶目不转睛地看着郝世摆弄中控显示屏,目光满是崇拜。只见郝世按了一串组合键,显示屏界面切换成了“穿越系统3.0”,上面是各种图标。
郝世输入:
“时间:1083年农历10月12日。”
扭头问孙轻侯:“咱要去哪的?”
“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