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罢又从桌上拿起一份敕书交给他,陈恒接过来看了看,上面说了一大堆官话,主要的就是最后几句,撤销三台镇千户所,设置三台镇百户所,任命陈恒为其百户。
“嗯,不错,果然是宠辱不惊!少年老成!”严升赞道。
陈恒闻言嘴角一撇,立了这么大功劳只是个二百两的百户而已,随便哪个人花上二百两银子就能当,有什么可惊的?
即使如此,陈恒依然谦虚道:“严大人缪赞了,陈某不敢居功,这都是各位大人的功劳!”
黄士新却道:“你这次立了大功,朝廷虽说只给你提了个百户,但这可不是靠祖上荫袭,靠的是实打实的战功,想当初本官还劝你弃武从文,没想到你在统兵方面还是有天赋的,本官也差点让朝廷损失一员大将!”
陈恒闻言连连谦虚,道:“陈恒还差的远,还有向知府大人多多请教!”
见陈恒不骄不躁,而且对于他还是十分尊重,黄士新不由得眼中露出一丝赞许。
这时,严升却说道:“知府大人此次高升,下官以后却无法时常聆听教诲,真是可惜!”
陈恒闻言一愣,他疑惑的看了一眼黄士新,问道:“知府大人高升了?”
黄士新脸上却没有喜意,道:“不错,本官此次升了一级,做了个都转运盐使!”
这次没像他想象中那样,他希望能进京做个六部的侍郎,结果却做了个鸡肋一般的都转运盐使。
食盐作为生活中比不可少的物资,一直以来朝廷非常重视,自古以来就对盐铁实行官营,明朝也不例外。
明初,在全国设立六个都转运盐使司掌管天下盐政,其中就有山东都转运盐使司,最高官员称都转运盐使,从三品的官阶。
一直以来,都转运盐使都是肥差,但最近这个差事一般人不愿意做,由于明末官员腐败、社会动荡等原因,朝廷对于地方上的掌控能力降低到了极点,反应到盐政上面就是各地私盐横行,朝廷又无力打击,造成失控的局面,各地盐枭疯狂的侵占官盐。
总产盐量就那么多,私盐多了官盐就少,此消彼长,官盐几乎没有占不到多少份额,而盐又是朝廷重要是收入之一,朝廷盐税收入却逐年减少。
现在是百姓由于盐价飞涨吃不起盐,官盐又无盐可卖,作为都转运盐使也只有两头受气、坐蜡的份!
陈恒半年来也了解些官场上的事情,现在也不算是官场小白了,当然知道其中道道。很明显黄士新立了这么大功劳却落了个鸡肋般的官,这是明升暗降,由此可见他应该是朝中无人!
陈恒不管心中怎么想,表面上还是拱拱手道:“恭喜大人高升!”
黄士新摆了摆手,道:“朝廷有旨,要本官这几天就去上任,新知府还要一段日子才能到任,这段时间你有事就找严大人!”
陈恒见黄士新兴致不高又客套几句,便领了官牒、腰牌以及官服等离开了府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