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匠、木匠等人也欢呼雀跃,学徒们也是如此,本来调入火器厂他们心里还有些不愿,但现在却是十分高兴,学徒怎么了,银子拿的比别人多,东家说了等以后熟练了拿的还多,现在就是陈恒想把他们调回去,他们也不愿意。
在欢呼之余,他们也知道这一切都是陈恒的功劳,陈恒给的图纸,又告诉方法,这才能造出这燧发枪,否则是不可能的。
李登崇敬道:“东家真是天才,竟然能设计出这样一款利器,我们都是心服口服,佩服之极!”
这时代的匠户们都非常单纯,可以说是心思淳朴,陈恒能在他们最擅长的领域证明比他们强,他们都生出拜师的冲动。
陈恒摆了摆手,道:“从今天开始,暂时就生产这款燧发枪,我也希望大家在干活之余,对它进行改进,无论是枪机、枪托还是枪管,若是谁的改进被证实确实提高了枪的性能,就奖励他至少一百两银子,另外改进生产工具、火药威力等等也算。”
明朝的工匠由于地位低,自由度更低,导致了他们基本上没有创新力,平时也是完成官府的任务,再加贪腐盛行,材料短缺,以次充好,他们生产的火器炸膛率奇高,士兵们都拒绝使用,更使他们没了创新的热情。
陈恒这么做也是发挥群策群力,同时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在这里由于陈恒重视,待遇也高,他们受到的尊重是外界无法想象的,另外再有陈恒的鼓励,一百两银子显然让他们心动不已,而陈恒的信誉保证更是让他们放心,所以众人闻言全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光有燧发枪还不够,打仗还得用火炮,于是陈恒问道:“李登,你们会不会筑炮?”
“回东家,我们这几个原先都是制造鸟铳,所以不会筑炮。”李登道。
陈恒闻言心中有些遗憾,道:“没关系,术业有专攻,你们就负责燧发枪,筑炮我另找别人!”
李登道:“东家,现在会筑炮的基本都是学习的佛朗机人筑炮技术,基本集中在广东以及沿海一带,原先在登州也有不少,只不过后来大部分被孔有德虏去了辽东,剩下的就像我们几个一样各自逃难了。”
陈恒点点头,历史上孔有德投靠后金,凭借着火器技术才被封了异性王爷,登州一带的炮匠们也被他虏劫一空。
看来段时间内筑炮是不太可行,虽然他脑海中有更先进的筑炮工艺,但缺少具体操作的工匠,只能以后再想办法。好在现在有了燧发枪,至少接下来也有了一定的自保能力。
燧发枪现在一个月能生产五十支,此时陈恒手下有一千一百多名士兵,这样的生产速度需要二十三个月才能全部装备上燧发枪。
这样的速度陈恒肯定不可能满意,随即他又从各处调来一百名靠的住的工人,让他们也学习打造枪管。
陈恒有的是工人,这些人也是知根知底的老实人,一听说过来当学徒都有五两的月钱,立时同意,这种膛线枪管本来就是陈恒教的,所以李登他们以及铁匠们不会不同意。
每个工匠师傅带着五名学徒,学徒们都是穷苦出身,不怕苦,更不怕累,学的非常认真,没过几天就学的差不多了,开始独立打造枪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