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四摇摇头,现在的他可没有前世那么馋了,那时候可真跟饿狼似的,还没过年呢煮好的咸物已经被孩子们偷吃一小半,还净捡好的吃。年后待客的时候绝对见不到猪蹄猪耳鹅爪什么的,都被吃光了。
“这孩子!还吃洋掉了。”沈冬兰把猪耳朵塞进自己的嘴里继续忙活起来。
把米倒进水快开的大锅里,锅里坐上溜笆,再把马蹄碗放上去,盖上锅盖。
沈冬兰看看灶下的火,火太大容易饭烧糊,就撤掉几根柴火扔到里锅灶下,又加了一点树枝,把里锅引着。
里锅是炒菜锅,再炒个鸡,做个鱼,下个粉丝,炒个黄心乌就齐活了。
八个菜,四咸四鲜,这就是年夜饭。一直忙到四点钟,菜好了。
外面早就响起鞭炮声。周向南把院里院外都清扫一遍,在家神和灶神前点上蜡烛和香。
周梅他们几个跟着周向南身后,跟前跟后,直到周向南把鞭炮挂在门外的树枝丫上,一家人都站着门口。
周向南划着火柴,点燃鞭炮,鞭炮炸响。
“长命菜,刷门嵌,鸡只鹅鸭扑满院……”
“阿妈,以后家里不喂小牲口了,你只说斗大元宝往里滚就行了。”等沈冬兰把大门和堂屋门都刷了,小四才出声。
“那哪行,要讲都讲,你看我年年都刷,今年管用了吧。”沈冬兰一手端碗一手拿着蚂蚁菜喜笑颜开的。
“对对,都是你刷的,阿妈你以后要经常刷。再跟年纪大的问问还有什么老黄历,你都用一遍,以后我们家越来越红火。”
“你妈就信这些老迷信,都跟她自己奶奶学的。”周向南是不信这些的,不过也不介意。
“阿爸,这也不算老迷信,只是一些风俗而已,风俗越多过年越热闹,现在很多风俗都没传下来。”
“这倒也是。走!回屋吃饭。”
堂屋方桌上已经摆满菜和碗筷,周向南从里屋提出一瓶白酒。
“冬兰,我俩喝几盅?”
“陪你喝点,给我少倒一点。”
两个大人都很高兴,过年了只想着高兴的事,那就是这个家发财了,值得庆祝一下。
孩子们更别提了,周杏准备把筷子伸向炕鱼,被沈冬兰挡住了。
“杏子,鱼得留着,今天不能吃。多吃钱串子,以后都发财。”
沈冬兰给每个孩子的碗里都夹了半碗粉丝,很长很长,代表钱串子,而鱼在除夕留着代表年年有余。
周梅年年听沈冬兰念叨,当然知道寓意,带头吃起来,周杏、小三也不甘示弱。粉丝是用鸡汤烩的,挺好吃的。
小四看着碰杯的父母,突然想起了未来。
当这些孩子都长大了,在外地工作不能回家过年,年三十沈冬兰一样会摆上六个碗。当孩子们结婚生子后还会增加几个碗,不管孩子们有没有到齐,也不会让碗空着。
然而,碗每年都摆,人好像一直没齐过。
小四吸了一下,粉丝嗖嗖钻进嘴里,汤汁溅了一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