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城网

字:
关灯护眼
我的书城网 > 明末之血色华夏 > 第14章 建言史可法

第14章 建言史可法

张府门童早已得到老爷的吩咐,见是李致远,立刻引他进府,带他去了书房,然后他就见到了书房中有三人正在交谈,一人是张慎言,另一位约六十岁,身穿红色文官常服,看起来倒是很精神,身材颇为高大,还有一位较年轻,年约四十多岁,不高,总觉得精神有些不济。

张慎言见李致远到了,连忙招呼他进来。李致远赶紧上前拜见,作揖行礼道:“晚生拜见张尚书。”

张慎言虚扶了一下李致远,道:“贤侄不必多礼,”又拉住他的手,笑着说道:“我今天给你介绍两位贤臣,”指着年老的一位道:“这位是南京户部尚书高子犹(即时任南京户部尚书的高弘图,字子犹),他可是位公正廉明、一心为国的好官,从不结党营私,去年建奴攻至胶州,子犹变卖家产筹资招义兵抗衡,协助知州登城坚守,不计昼夜,才力保城池不丢,皇上获悉后,召为南京兵部侍郎,后升为南京户部尚书。”

李致远赶忙行礼道:“晚生李致远拜见高尚书。”

张慎言又指向另一位,道:“这位是南京兵部尚书史宪之,以孝闻名于乡,曾经平定过多起叛乱,你为官一方,直面湖广、江西乱局,要处理流民,镇压地方匪徒,可要向他好好请教啊。”

原来这就是史上大名鼎鼎的史可法史阁部啊,尽管李致远内心不屑他的能力,但民族气节还是值得佩服的,恭谨地上前行礼拜见道:“晚生拜见史尚书。”

张慎言介绍完,又笑呵呵的对李致远说道:“贤侄,恰好高、史两位尚书今日来探望老夫,你若是有何问题,尽可以向他们请教,刚才你未到时,我正向他们二位介绍你,他们对你不局促于书屋之内、心念报效国家的一腔热血可是非常赞赏啊。”

李致远谦虚道:“几位前辈谬赞了,晚生只是不忍见大好河山遭建奴、乱匪荼毒,百姓流离失所,报效国家也是为了保自己家园安宁,若是天下不宁,读再多的书又有什么用呢?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我们读过书的人呢?”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三位尚书不禁一惊,李致远这才想起这话似乎是梁启超根据顾炎武的《日知录》总结出来的,现在估计还没人这么说过。

张慎言连连点头道:“贤侄说的好啊,若是人人都思报效国家,天下又岂会闹成现在这样,若是天下不宁,百姓也就无法安居乐业,天下兴亡确实和所有人息息相关啊。”

高、史二人也对李致远投来赞许的目光,李致远想起史可法之后昏招频出,实在忍不住想稍微提醒他一下,可他又不敢随意乱说,只好借此机会提一下。

李致远想了想道:“晚生认为现在我大明最大的敌人是关外的建奴,其野心绝不可小觑,如今建奴之危害绝不是汉之匈奴、唐之突厥等这些游牧民族可以相提并论的了,匈奴、突厥皆是游牧民族,文化程度低下,组织散乱,频频骚扰我华夏王朝不过是为了生存,为了一口饭吃,最多也就是侵犯北方边疆。”

“而建奴并非纯粹的游牧民族,而是渔猎、游牧、农耕结合的组织程度相当精密的一个军事集团,以八旗为生活军事组织形式,军民一体,虽说其民少,但是皆被组织起来归入到了八旗,我大明人虽多,可却如一盘散沙,绝大多数百姓并不知朝廷和他们有何利害关系。”

“而且,据我所知,建奴曾经的酋长皇太极、现今的掌权者多尔衮皆非泛泛之辈,野心很大,其志在入主中原啊!”

李致远见三人都在认真听,似乎在深思,有些欣喜,继续说道:“另外,晚生认为我大明最大的麻烦在于朝廷内部频频陷入党争,朝外百姓民众如一盘散沙,甚至不知有朝廷。朝臣党争则不能团结力量共同对外,党同伐异,为了打击异己甚至会不择手段、互相拆台,没有人做实事,力量被严重消耗。”

“百姓民众如一盘散沙则面对建奴、乱匪时如待宰羔羊,再多的人也只是需要多加几把屠刀罢了。”

“百姓不知有国、不知有朝廷,那百姓根本就不会在乎大明的兴亡,甚至会投靠建奴、闯贼,因为上面是谁他们根本不关心。”

“如今我大明就是内部极不团结,而建奴则是团结一致,将他们所有的力量组织起来,以团结对不团结,晚生实在是担心啊。”

李致远见三人皆在沉思还是有些高兴的,若是他们能引起重视,就能少死些人,建奴真没那么容易得到江山,明朝其实是亡于自己内部的不团结。

这时,史可法突然说道:“澹泊,你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的,证明你还是有思考有见地的,不过我觉得你还是过于忧虑建奴了,我大明九边重镇如今虽然战力不强,但是依靠长城和各个重镇城池守住还是不成问题的。”

“另外,关宁铁骑加上有‘天下第一关’之称的山海关,建奴绝不可能南下入关。”

“再说了,据我所知,虽然建奴的八旗骑兵甚为厉害,但建奴之民总共不过十几万而已,如此小邦寡民也就能一时称雄辽东罢了。”

史可法话题一转,继续道:“我倒是认为李自成、张献忠这些贼军危害更大,肆虐北方诸省,裹挟流民甚多,如今孙督师拥兵十万正在河南与闯贼大战,但愿此次能消灭闯贼主力。”

“听说你此次要去婺源为官,希望你能镇压地方上的乱匪流民,稳定地方,收拢东来的流民,至于建奴,我想朝廷会有对策的。不过你说的朝廷党争的问题,我也认同,若是朝中无阉党、奸党,而是众正盈朝,大明天下又如何会闹到这般地步啊。”

李致远内心叹息一声,看来这些人的想法真是没那么好改变的,况且如今威胁大明朝的确实是李自成、张献忠的农民军,搅得北方不得安宁。

等到明年三月京师被闯贼攻破、崇祯身死的消息传来,像史可法这些人估计更会视李自成、张献忠为最大的敌人,恨不得杀了他们而后快,所以想出联虏剿匪这样的主意也就不稀奇了。

李致远决定言尽于此,以后再也不会做这些无用功了,还要尽量离南明内部的党争远一点。

大明朝这架破马车看来是彻底没救了,赶紧跳开才是正确的做法,否则它会拉着你一起完蛋。当然他还会多捡一些这架破车上掉下来的零件,为自己所用,壮大自己的力量。

不过现在他还得装出一副受教的样子,李致远拜谢道:“多谢史尚书指点,晚生受教了,今后定当以史尚书为榜样,治理好婺源,镇压乱匪,收拢流民,稳定地方秩序。不过……”

史可法见李致远犹豫,似乎有什么难处,问道:“你可是有何难处或要求?不妨说出来,若是本官能办到的,会尽量满足你。”

李致远想了想,说道:“是这样的,晚生为官的婺源县位于南直隶最西边,紧靠江西,现在张献忠和官军鏖战于湖广、江西,想必有大量流民东逃,地方上也肯定有很多趁乱而起的匪徒,所以晚生打算到了婺源就招募乡勇,收拢流民,镇压匪徒,这样才能稳定地方秩序。”

“但是招募乡勇之后需要兵器钱粮,钱粮我可以找当地士绅募捐,可这兵器不知该如何解决,敢问史尚书能否教我?”

史可法点了点头,说道:“你招募乡勇的做法是正确的,如今地方上乱匪众多,不镇压乱匪无法稳定秩序,徽州地区多山,匪患尤其严重。”

“这样吧,本官会指示徽宁兵备道调配你一些兵器,你此去婺源上任,应该会经过徽宁道驻地旌德县,本官给你一封书信,你拿着去拜访徽宁兵备副使张文辉,前一段时间的黔兵案他也受到了牵连,本官曾经替他求过情,你带着本官的书信,想必他会帮助你的。”

解决了兵器的问题,李致远这下才算是安心了,万事开头难,乱世中只要能拉起一支军队,就可以慢慢壮大实力,于是连忙拜谢道:“多谢史尚书,晚生一定竭尽所能,稳定婺源地方秩序。”

其实李致远知道靠朝廷弄的这些兵器根本就不够,质量差,数量少,特别是火器,他打算去招募一些好的工匠,自己造火器,最重要的是他知道哪里有火器专家!而且此人现在就在徽州!当然还需要钱,这也是个问题,只能去坑些贪官、士绅了。

这时一直在一旁没有言语的高弘图也呵呵笑道:“澹泊年纪轻轻,志气却是不小,一心为国为民,忠勇可嘉啊,老夫忝为南京户部尚书,负责南方诸省钱粮税收事宜,奈何国事艰难,处处需要用钱,现在大明所有的开支都指望着江南税收,老夫实在帮不了你什么,这样吧,老夫家中还算殷实,就个人资助你两千两银子吧。”说完就从袖中取出一张会票递给了李致远。

李致远真是惊喜万分,这简直是意外之喜啊,激动地接过会票,道谢之后又深深地拜了一拜。

之后李致远留在张慎言家中吃了晚饭,三位尚书又对他多番教导、耳提面命,反正李致远就顺着他们说,该听的就听,不赞同的也先应着,他也不打算再说什么不合时宜的话了,旧的体制积重难返,不是他说几句就能改变的。

而一个王朝的崩溃也绝不会是因为某几个简单的原因而突然发生的,还是因为从上到下、从内到外的糜烂了,从政治思想文化到军事体制都堕落了,想要在已经千疮百孔、摇摇欲坠连地基都烂了的房子上修修补补是没用的,得全部推到了再重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长城紫光17世纪风起澳宋穿越异世:列国争霸穿越后我在红楼里闹改革大秦:我和秦始皇拜把子大周皇太子宫廷之无敌草根三国称霸:童渊竟然是二师兄?女帝别哭,你的皇位本将军坐了!大秦:三千大雪龙骑踏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