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他确实是名军人,还是著名铁军第四军中的一名营长,跟随张发奎将军南征北战。也许北伐的经历是赵元发一生中最大的荣耀。
见赵元发有点感伤,赵飞笑道:“后来怎么来清水镇了,还当了个好色的老镇长?”
“怎么跟你老子说话的,没大没小。”
赵元发指责完,问道:“知道“南昌暴动”吗?”
赵飞点了点头,他知道赵元发指的是“南昌起义”。当时的起义,起义军带走了张发奎一半的部队。就连张发奎的卫队也起义了,在火车上差点把张发奎给活捉。
赵元发神色有点异样,接着道:“在暴动前夕,张发奎将军已经知道了暴动的事情。于是引叶、贺二人前往庐山开始军事会议将其抓捕,没想到消息被人泄露了。后来才知道泄露消息的正是张将军最信赖的叶参谋长。”
赵飞有点不明白,问道:“这和你有什么关系?”
赵元发摆了下手,道:“后来共匪立即暴动了,张将军难脱其责,带着我们南下阻击暴动的部队。在战斗中我身负重伤。”
“呵~然后你就离开了部队,来这里当了个好色的老镇长。”
赵元发没再理会赵飞的无理,他再次摆了下手,道:“那是后来的事情。粤军和桂军矛盾加深,正当我们和桂军打不可开交的时候,那姓叶的参谋长趁广州兵力空虚,带着第4军教导团再次发动暴动,张将军无奈被迫引咎辞职。再后来,我们和李宗仁的新桂军作战失败,我们师长许志锐战死,被迫逃往江西,随后北上南京投奔蒋委员长。我不想内战,就跑到这来当了个镇长。”
赵飞听完后内心不由的发出感叹,又是北伐、又是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甚至有的历史自己都不知道,真是个传奇的老爹。人各有志,之后确实是大内战,有中原大战,以及对红军的五次反围剿。
现在跑到这山清水秀的清水镇,当个无忧无虑的小镇长,正是赵元发的另一种智慧。人和人的追求不同,信仰不同,自然选择的道路不会相同。而世间的是是非非,对赵元发而言已经不这么重要了。
半天后,赵飞问道:“有一点我还是不明白。我以前是个恶少,林小雅我今天见过,美的不行。我没这么肤浅,也许是因为我胖,或是以前作恶太多。如果我减肥成功,改过自新,她还是讨厌我,那就解除婚约吧。对了,今天看林伯父的语气,很想将他的女儿嫁给我。为什么?”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赵元发也不想隐瞒,道:“他是想还债。你林伯父以前是我的参谋,虽然是上下关系,但我们情同手足。战场上,我们一同经历血雨腥风、面对枪林弹雨、彼此生死与共,那军人情怀你是不会懂的。我刚才说我受了重伤,就是替他挡了子弹。”
赵飞听完很是感动。战友情是超越友情、亲情的一种特殊情感,尤其是在这种战争年代,那情感更为珍贵和特殊。
赵飞也是军人,也经历过无数的战斗。可赵元发说的没错,他无法真切的去体会那种情感。战争年代与和平年代的军人,战友之间的情感截然不同,他们随时都要面对流血、牺牲。
“老爹,也许我真的不懂,但以后我会懂的。”
赵飞在暗示赵元发自己将要离开,投入这场战争的洪流。赵元发抬头注视着赵飞,眼神充满着复杂,问道:“宏飞,难道你想参军?”
“国难当头,身为男儿理当保家卫国。侵略者已经打家门口了,他们烧杀抢掠、辱我姐妹、杀我同胞,我必须得战斗。”
言语虽然慷慨,可赵飞的语气却十分平淡。他低下了头,回避了父亲的眼神,道:“老爹,我明白你现在的心情,但我心意已决。这是一种使命,我无从选择。”
赵元发惊讶的眼神看着赵飞。他发现这儿子完全变了,完全就是两个人。他知道,自己无法阻止,因为自己的儿子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当初自己从军,也是抱着救国的信念,后来不想内战才离开军界。单就这一点,赵飞就很像自己。
赵宏飞道:“你可以参军打鬼子,但是绝对不能参军皖南的新四军。”
“为什么?”
“自己想。你给我出去,我想一个人静静。”
赵飞松了口气,转身离开。赵飞走后,赵元发失魂落魄的坐到椅子上,呆呆的望着那旧式军服,心情久久不法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