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原来大明也有素质教育。
朱信笑了。
大明主流的教育,还是八股为主,还是应试教育为主。
在成本上,应试教育成本更低。
至于素质教育,没有千八百万,没有丰厚的家底,没有各种道具,不要玩素质教育,总之,穷逼不要玩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以培养人才为目的;素质教育,以培养贵族为目的。
应试教育,是为了培养人才,有一技之长,如此才能升官、升职、加薪。可素质教育,是为了君子不器,不需要懂太多,只需要不被忽悠!
大哥现在是皇太孙,未来是皇太子,未来是皇帝;而他现在是皇五孙,未来是王爷。
他们是贵人命,不需要升官,也不需要加薪,只需要不被人忽悠了。
大哥是皇太孙,未来大明皇帝,不论文化水平再高,注定了内政不如那些内阁学士,阴谋算计不如那些太监们,文采风流不如那些状元们,武略不如那些武将们。
然而,可以不精,但是不能不懂。
只有懂一点,才不会不被臣子们忽悠了。
这也是素质教育的精髓所在,培养眼光,培养见识,至于才略反倒是其次。
…………
“大哥,读书人为什么不教学,尽数是太监教学,宫女教学?”
中午时,朱信提出了疑问。
负责素质教育的老师,不是宫女,就是太监,没有一个读书人,翰林院学士之流,文臣之流。
喝下一口豆浆,大哥不屑道:“读书人,只会被四书五经,让他们弹琴,他们不如阿彩;让他们骑马射箭,还不如小贵子;让他们讲史记,只会背书,说不出新意;让他们下棋,还不如李进忠……一群废物!”
朱信无语了,哥你嘴巴也积点德吧!
“不会这么差吧!”
朱信问道。
“就是这么差!”大哥说道,“翰林学士,也就那水平,还不如太监,宫女!”
大哥满是抱怨之色。
据说,五岁时大哥要开蒙识字了,西李请了三位翰林学士来当老师,结果眼高手低功夫浅。
几天之后,在大哭大闹当中,三个翰林学士滚蛋蛋了!
接着开始太监教学,宫女教学,结果大哥还真的学了不少东西,弹琴像模像样,绘画也有样子货,书法也能合格,虽然算不上人才,可至少也在及格线。
朱信心中迷糊,有些不解。
可在十几年后,朱信明悟了——让一个博士生去大幼儿园老师,他当不好幼儿园老师。博士生会感到屈才,小孩子会不舒服,彼此都难受,彼此都膈应。
“客巴巴,我要吃奶!”
大哥叫了起来。
片刻后,走出了一个妇人,开始撩起衣襟,露出了大白兔,于是大哥含着大白兔,开始吃奶。
朱信立刻傻了。
哥呀,你有没有节操,十二岁了还吃奶,羞不羞!
据说,溥仪十多岁了,还没有断奶大,大哥这与溥仪有的一拼了。
又是看向了奶妈,结果样貌一般般,算不上好看,也算不上难看,只是中等样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