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交锋的时刻,可能会连大阵都无法布置开,敌人就是进攻而来。
总不能被八旗军抓住了,要砍脑袋时,不服气说:“有本事,等我摆开阵型,我们堂堂正正大战!”
“此外,火器方阵损耗的弹药众多,必然后勤压力大……我若是努尔哈赤,不会直接交锋,只会步步后退。我军是追击,还是不追击。不追击,失去了战机;若是追击,拉长了战线,后勤补给困难,甚至是断绝,必死无疑!”
袁可立又是评论道。
朱信听着听着,脸色越来越黑了。
若是袁可立胡说也就罢了,可问题是他说得很正确,真的无法再真!
各种火器对后勤压力更大。
在欧洲,火铳火炮等会吃得开,主要是欧洲各国交战,都是短线交战,甚至是国内交战,后勤压力小;若是长距离交战,后勤压力大,铁定输掉。就好似拿破仑兵败俄国,不是军队失败了,而是后勤供应跟不上失败了。
“这样的火枪大阵,若是几千人对决,或是上万人左右对决,倒是威力绝伦,可数量上一旦超过五万,必然指挥混乱,难以掌控。一个将领,可轻易指挥五千大军,如臂所指;可指挥五万大军对决,却是抓瞎至极,可能混乱至极。就好似戚少保,率领不足五千的义乌兵,对抗倭寇,倒是百战百胜;可到了北方,戚少保率领超越十万大军,对抗蒙古大军,战绩却是一般般!”
朱信无语了。
没有对讲机,没有电话,电报的时代,只会军队越多,越是不灵便,越是容易出问题。
“这样的火枪大阵,损耗财力巨大,对于财政损耗巨大,我大明的财力根本支撑不起!”
袁可立最后点评着,说着西班牙大阵的优势,还有劣势。
以西班牙大阵为代表的火枪阵,有着巨大的优势,也有巨大的劣势:财政支出巨大,后勤供应大,容易被骑兵攻击,无法大规模建制。财政支出大,自然不必说了,建造五千人火器大军不难,可建造五万人,十万人,大明的财政根本无法支撑。
在如今的时代,甚至是在清末时代,骑兵才是陆战之王,至于火枪兵,炮兵只是辅助。
骑兵掌控着战略优势,火枪兵,炮兵只是战术优势而已。
在美洲,火铳火炮等能吊打印第安人,是因为美洲没有战马,印第安人没有骑兵,火器威力能发挥到了最大。在南美洲,东南亚,又是丛林为主,用弓箭反倒是不如用火铳方便。
果然西班牙大阵,不是万能的;古斯塔夫方阵,也不是无敌的!
后世某些欧粉,总是说若是大明学习了西方的火器方阵,会如何如何吊打满清。可事实上,火器方阵如果真的如此牛逼,那为什么西方大军不入侵大明,在明朝就是兵临北京城下,签订《南京条约》。
那时,到了中国的欧洲传教士,一方面传播着西方的知识,一方面扮演着间谍角色,探查着明朝消息。
若是明朝真的容易击败,那欧洲人将会毫不客气出手,把大明变为第二个印度。
可事实上,大明与西方发生了交锋,结果打赢了。1521年,明朝汪鋐取得屯门海战大捷,葡萄牙大败。 1523年,明朝再次击败葡萄牙。1622年,明荷澎湖之战,荷兰大败。 1633年,料罗湾海战,荷兰大败。1637年,明英广州海战,英军大败,赔款2300两!
西方殖民者,从来是欺软怕硬,因为怕了,畏惧了,所以退缩了。
欧洲殖民者占据了美洲,占据了非洲,占据了印度,占据了东南亚,可到了大明时却是止步了。各种理由都有,最大的理由,就是欧洲火器方阵不是无敌的。
欧洲的火枪阵,只是占据着战术优势,而不具备战略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