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十娘看着,开始兴致勃勃,因为看着这个地图,看到了全新的世界;原来华夏之外的世界,是这个样子。
只是在兴致勃勃之后,就是变得平淡了起来。
世界距离她太远太远了,况且那是蛮夷之地,又岂能与大明比较。
朱信倒是理解,明朝天朝上国的心态,就好似美国人看不起非洲人一般,大明人也看不起欧洲土著,甚至欧洲土著自己也看不起自己,就好似中国人说美国的月亮圆。
这个时代的欧洲人眼中,大明的月亮更圆。
朱信说道:“在太祖时代,北方人烟稀少,荒芜田地众多。那时太祖迁移南方百姓到了北京城附近,只有一对夫妻两人而已,那时耕地一百亩。可不断生孩子,三十年后变为了十口之家,六十年后变为了二十口的大家族;经历了二百多年历史后,变为了千人的大村落!”
“一户人家可知,大明承平200余年,人口增殖近百倍。但是洪武二十六年,户部清理天下田亩,共计八百万顷,每顷五十亩地,大约是四亿亩土地。到了万历三十年清丈天下田亩,共计一千一百万顷地,大约是五亿亩土地!
“在这些土地当中,那些大明宗室免税,那些士绅不纳税,又是隐蔽的田地,不在户部统计的田地……这些暂且不说。以大明人口增长,现在人口增长为开国初期三十倍之多,虽然在丁册统计的人口大约只是开国初的10倍,也是6000万人,但是实际大明的人口应该在1亿5千万到2亿之间。人均耕地不足两亩!”
“这些田地当中,又是分为上田,中田,下田。有的能一年两熟,有的只是一年一熟!”
“一年两熟,主要是江浙地区、两湖一代,上田为主;至于淮河地区旱涝不断,中田少,下田多。而山东,山西、河南、陕西、京城一代,主要是下田为主,一年一熟……”
“江南地区,倒是上田为主,可种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已经不生产粮食了……产粮区也唯有两湖地区!”
“高产田,每亩十石;低产田,仅仅是一点五石到两石。一石,大约是一百多斤,这还是大米,小麦谷子不去皮,一旦去皮了。可一旦去皮了,顶多八十多斤!”
“再加上要交一半的赋税,又是大斗进,小斗出……”
越是计算,越是数据繁杂,朱信越是头皮发麻。
结果得出结论,大明百姓在贫困线挣扎,堪比非洲人民生活。而后来,大明能支撑到崇祯十六年才灭亡,真是老天爷保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