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朝会结束,可余波在继续着,原本指望崇祯登基后打击阉党的江南士林,对新皇帝的表现大失所望。而之前附庸魏忠贤权势的官僚们,却松了一口气。
朝中原本惶惶不安的人心到是安定了下来,从朱信的做事风格看来,打击都觉得新皇帝在求安宁,不愿意掀起大案。
人心稳定了,朝局也稳定了,贪污的还是很多,旷工的也不少,只是朝廷局势没有继续崩坏着……这让朱信松了一口气。他不指望朝廷官员一下子变得尽职尽责,变成好官员,那是不可能的,可至少不要添乱子,不要拖后腿就足够了。
天启去世后,新帝登基,造成的惶恐渐渐消失了,朝政半瘫痪状态,终于开始恢复运转了。
掌控了厂卫,又是掌控了宫内各个衙门,朱信也有安全感了,开始清理着家底,结果内库当中有八百万两银子,五十万连黄金,还有其他布匹等等,至于户部有四百万两银子。
单单是看国库的银子,其实不多;可能江南几个富豪的资产,就是有几百万两银子。
可事实上大明财政收入,不仅是白银,还有其他实物,比如粮食、布匹、丝绸等等。若是将这些实物进行估价,大明每天至少财政收入在两千万。
当初张居正,一条鞭法,主要是征税从实物征收,变为了征收白银。可很快被废除了,最大的弊病,就是百姓们要卖掉粮食换取白银缴税,中间会被商人盘剥,压低粮食价格百姓吃亏。
于是,一些商品发达地区,如江南地区,主要是征收白银为主。可北方其他地区,距离北京城较近主要是征收粮食为主。
大明的税收,不仅仅是白银,还有其他实物,实物才是占据大头。至于白银等,主要是给官员发工资和九边的士兵发工资……在大明朝,多数的军队是军户,是不发工资的,只有开拔,只有到了异地交战,才发工资;或者是少数雇佣兵,才开工资。
若是仅仅是这些开支,其实每年还能结余不少。
朱信能活得很是滋润
前提是没有自然灾害,没有流民起义,没有八旗入侵。
只可惜,从万历开始,就是自然灾害不断,就是流民不断,就是八旗入侵。三大灾害叠加在一起,必须增加了财政支出,可增加了税收,又是加大了百姓负担,引发了恶性循环。
“真是羡慕顺治皇帝!”
朱信不由想到了清朝入关后,第一个皇帝顺治皇帝。
历史上,顺治很是同情崇祯皇帝,主要是两人在性格上,在处事方式上,有太多的相似之处,只是一个命不好,一个命很好。
崇祯当皇帝靠着运气,顺治当皇帝也是靠着运气。
崇祯皇帝征税不断,顺治也是征税不断,顺治时代的税收之重不比崇祯时代轻,可顺治却是稳定了天下,可崇祯却是亡国了,其中最大的因素,就是崇祯时代天灾不断,就连是江南地区,湖北地区也是天灾不断;可在顺治时代,却是风调雨顺,无灾无劫。
羡慕嫉妒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