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惚之间,朱信又是想到了戚继光。
现在大明,很多将领都是学习戚继光,在兵法战法上,也是向他学习。
可事实上,戚继光的兵法不是不好,而是太好了,好的能做到以少胜多,以巧破拙。就比如,比世人崇尚的鸳鸯阵,就是将技巧发挥到了极致。可这也造成了大明后期士兵太讲究技巧了,导致了勇敢不足。
戚继光的兵法,适合那些聪明人学习。可很不凑巧,大明愚蠢的人很多。戚继光死后,再无戚继光。
后人眼中,戚继光是靠着三千义乌兵,击败了倭寇。
可事实上,也对,也不对!
三千义乌兵只是主力,还有浙江地区,无数的军户兵为辅助,指挥着几万大军,才击败了倭寇。
戚继光也造成了明朝,开始了雇佣兵制度,开始了家丁制度。
一个军队,可能有五万人,可多数是打酱油的,没有军饷,或是工资很低,甚至是没有工资;只有一两千的军队,属于家丁部队,属于亲信,属于精兵,战斗力很强大。
这样的家丁部队,对战流民军,镇压倭寇,无往而不利;可是遇到了八旗军,就是抵挡不住了。
可因为家丁部队,是地方总兵的根基所在,珍稀至极,一旦局势不妙,快速跑路,韧性不足。家丁部队,可能个人战斗力上不逊色于八旗军,可整体战斗力却是差了太多。
家丁部队待遇高于其他士兵,又是加剧了不公平,进一步削弱了明朝军队的战斗力。
…………
时间流逝着,崇祯元年六月,又是夏天到了。只是连续四个月了,皆是干旱,没有下一滴雨。北京城附近,也在遭受着旱灾。
只是朱信也是没有办法!
在二十一世纪,还能施展人工降雨,可现在只能是干看着。
准确来说,人工降雨至少也要天上有云彩,才能人工降雨,可现在天上云层稀少,想要人工造雨也不可能。至于挖水渠灌溉,可也要河里有水。干旱时间太长了,河床早就干枯了。
又是到了钦天监询问着,看着历年来的天气记载,越发的愁苦!
“杨鹤,万历三十二年,中进士,授都御史,为人颇为正直,当初寿宁公主的女婿冉兴让被掌家宫女梁盈女、宦官彭进朝等殴打、欺辱,公主多次告状告不到神宗跟前,而兴让把衣冠挂在长安门上就走了。满朝文武都不愿意介入这趟浑水,只有杨鹤向神宗皇帝上书时提到了这件事。”
朱信正在翻看着杨鹤的履历。
杨鹤的官途却走的跌跌撞撞,大部分时间都在家中过着乡绅的生活。东林党人不待见他,魏忠贤也同样不待见他,属于一个中立党,因为是中立党,所以值得信任!
不久后,召见杨鹤!
“拜见陛下!”
这杨鹤跪倒在地上拜见道。
朱信仔细观察着这位,许久后才说道:“起身吧!”
“多谢陛下!”杨鹤站起身来。
朱信道:“陕西,甘肃、宁夏等地区,连续三年大旱了,必然有百姓饥不果腹,若是遭遇了贪官虐民,更是会引发民变,引发叛乱。我欲以卿家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前去抗旱,前去平定流民叛乱!”
“陛下……”杨鹤就要说什么。
可朱信一抬手,立刻杨鹤止住了话语。
“慎言,想好了再说……给你三天的时间,想好如何去做。三天后再见朕。朕要完美的解决办法,而是不是随口一说。说话容易,办事情难,办好事情更难!”
朱信一挥手,杨鹤退去。
…………
早上,辰时起床,朱信只是吃了一个半饱,就开始穿戴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