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悍勇上,京营士卒可能不如辽东军,可是在士卒军纪上,却是强了很多,已经有了强军的雏形。
“还差着很多,强军是打出来的,而不是练出来的……现在只是样子货,还需要打仗!”朱信淡淡道:“五代十国时代,周朝能击败蜀国、南唐;北宋能一统天下,就是靠的禁军!禁军是汴梁为中心,军队不过是十二万而已,可这些精锐,皆是百战不死留下的。汴梁处在四战之地,没有地形优势,却是以禁军为城墙,无人可破!”
“京营,若是经历十战而不死,残留下来的,才是精锐!精兵难求,一个精兵胜过了十个庸兵!”
最近读着宋史,越发感觉宋朝初期时,禁军很强大!
只可惜,禁军的精锐,因为将领指挥不当,一部分折损在了太原城下,一部分折损在了幽州城下。至于剩下的,又是因为宋朝弱兵制度,再次虚弱。
“陛下,当初英宗皇帝,也是因为神武,士卒爱戴,勋贵们敬重,可是御驾亲征,方有土木堡之变!”孙承宗进谏道:“陛下,切不可亲征辽东!”
“老师放心,朕有自知之明,我当一个千夫长,统率千人大军尚可,可想要统率十万大军,我没有那才华!”朱信淡淡道:“自然有将领统率,可惜我大明缺将!”
“武备学堂正在筹建,数年之后,陆续会诞生名将!”孙承宗安慰道。
“来不及了,只有半年时间!”朱信说道:“半年军校学习,半年实习,然后战场拼杀,接着就是交学费。运气好的,取胜了,升官;运气差的,阵亡,消失而去!”
恍惚之间,朱信想到了民国时代的北伐战争,想到了了黄埔军校,那时招生功绩几千人,只是训练半年时间就是毕业,然后分别当着班长,排长,成绩差的,还是士兵,然后开始大战,冲锋。
运气好的,活了下来;运气差的,挂掉了;厉害的成就名将,不厉害的泯然众人矣。
世人只看到黄埔军校前六期名将辈出,却没有看到前六期当中,多数死在了半路上,或是平淡一生,成就名将的只有两三个。
一般而言,军校至少需要三年,乃至是五年,才能毕业。
可现在,只是半年培训,半年实习,然后就上战场……怎么看都是急躁,好似后世的传销,只是时间不等人。
可相比较,抓壮丁上战场,那些给一根长矛,就是冲杀,这又是文明了很多。这个时代,是没有练兵之法的,很多都是以打代练,抓壮丁上战场,见血之后,就是勇敢了;连续经历了三战不死,就是精锐了。
这个时代,可能有十万大军,可精锐不足五千,剩下九万五,尽数是打酱油的,都是炮灰!
恍惚之间,朱信有些明白,为什么这个时代大明军队,只能守城,不能野战!
在大明后期,能野战的部队只有两个,一个是杨镐统率的辽东军,萨尔浒大战的精锐,一个是李定国率领的广西军,云南军。前者能打,因为这是大明最后的精锐;后者能打,是因为保家卫国!
“现在,武备学堂,招生情况如何?”朱信问道。
“文人五百人,勋贵三百人,军中武将三百人!”孙承宗说道。
“差不多了!”朱信说道:“终究是要上战场的。看来文人还是一如既往的重文轻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