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莫成功收购港灯集团,将这个由遮打爵士创办的优质资产留在了自己手中。
香港又一次轰动,效果比石振国昨天收购中巴还要强烈。
石莫把收购战役弄得轰轰烈烈,使传媒闻风而动,再次把焦点对准石家,让石家的锋头一时无两。
现时任何一间公司股价大幅异动,市场必传与石家有关,小投资者也莫不‘乐意追随’,而上市公司大家族则视之为克星。
香港市民议论纷纷,都说石家崛起了,现在已盯上某某公司,弄得香港商场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石家的这一收购行动,轰动了整个香港,大长了中国人志气,打击了英资财团的嚣张气焰。
并引起商界人士心理振荡,受此鼓舞,日渐坐大、雄心勃勃的新兴华资财团,结合此时香港的政治、经济形势,开始加快向信心不足的老牌英资财团发起正面挑战。
由此华资财团掀起了一波上市公司收购战,就这样,香港金融史上数场惊心动魄的收购战拉开帷幕,一些赫赫有名的老牌英资上市公司先后被华资财团收人囊中。
故有传媒称这一日“敲响了英资集团没落的丧钟”。
李嘉诚、郭得胜、李兆基和郑裕彤等新崛起的华资财团,都纷纷把目光对准了置地、会德丰、九龙巴士、中华煤气、香港电话等上市公司。
到1980 年 6 月,历时两年的九龙仓收购战,以包玉刚的全胜而告落幕。包玉刚入主九龙仓任董事会主席,为九龙仓有史以来第一任华人大班。
同年 11 月,另一位华商巨子李嘉诚,入主和黄洋行董事局。
1983年7月,中煤被地产巨子李兆基收购,成为恒基地产的子公司,中煤是全港唯一的供气垄断公司,收益稳定。
1985年,包玉刚又以5亿新加坡币夺得英资集团会德丰股权,成为继李嘉诚入主和记黄埔之后,夺得英资四大洋行的第二个香港人。
在声名显赫的英资“四大行”中,和记黄埔和会德丰被华商折翼收编。剩下的两家,怡和旗下的九龙仓被夺、置地被围,仅剩作风保守的太古在时代的风雨中观望。
英资财团不可战胜的神话随风而逝,香港经济开始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其实就算石莫的没有出手,收购战也会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