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明朝文登县有没有胶东郡王府?朱弘極对这不清楚,毕竟关于明朝宗室的资料,亲王还好些,郡王以下就不好找了,除非是专业人士。
事实上,在有关明朝宗室的记录上,鲁藩一系确实没有分封过胶东郡王。
不但鲁藩没封过,其他朱姓宗室也都没有封过这么一个王爵。
不过当朱弘極回忆了一下脑中知道的一些信息后,他就敢断定,历史上,在明朝是没有胶东郡王府的。
至少不是他现在的这个胶东郡王府。
这不是因为某些历史资料,而是因为这个王府所做的事,让他做了这个判定。
理由就是,这个王府竟然开设工坊,经营了产业。而且从始封郡王开始,一直到现在,就没停止过。
其生产的铁,布匹,纸张,陶瓷和纸等物资质量也很好。在大明的市场上占据了很大的一块份额。尤其是铁制品,竟然闯出了文登铁器甲天下的美誉。
这样的王府,在他以前看的关于明史的书籍中,可都没有提过。
这就说明此处的历史进程,在某处拐了一个湾,变得不一样了。
而源头,就出现在鲁荒王朱檀身上。这货竟然比历史上晚死了两年,因此就多了一个历史上不存在的第二子,这人就是胶东郡王府始封郡王朱肇爍。
这个朱肇爍在之国文登县后,就一直不太安分。最后,甚至还不顾皇孙的身份,搞起了工商事业。
这违反了老朱定的宗室禁止从事四民之业的规矩。
而且也与主流的社会舆论不符,招致很多文人士大夫们的批评和弹劾。
好在当时皇帝是朱棣。他才抢了侄子的皇位,还要防着其他同为藩王的兄弟,才不会对这个不符主流意愿的侄子有什么不满呢!再加上其很会来事的献上改制的农具。
因此,务实的朱棣不但没有处罚,反而还以忧心农事为由,给予了嘉奖。
给了一个允许开设工坊的特例,但不许经商(事实这条禁令私下里是不会遵守的,尤其是朱棣死后)。
他孙子朱瞻基登基后,又将宗室不得出城的禁令,改成了不出文登县的辖地。反正那里三面靠海,在大众眼中属于偏僻地界。
同时也从胶东王府的工坊生意中分一份子,算作是保护费吧!
这样的事情,已经被长辈们编成故事,一有空闲就跟儿孙们说,这一脉宗室都听过。他朱弘極当然也不例外了!
朱弘極消化完脑中的记忆后,没有再做其它动作。
他穿越之前的生活经历,让他养成了一个习惯。那就是不管遇到什么突发事件,第一步就是让自己先缩起来,以确保自己不受牵连,然后再根据情势的发展来做选择。
他现在要做的事,就是和这位小镇国将军以前一样,做十三岁的小少年应该做的事。
顺便,他要借此摸清一些具体的情况。这个崇祯和历史上的崇祯是不是一样的,历史到底歪了多少。
好在他穿越来后继承了先前的一切,尤其是动作习惯和说话语气,这样就不用担心,因为性格突变而惹人怀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