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大冷的天去哪里聊一聊呢?在什么情况下把写给何海云的那首诗递交给她最合适呢?吻过何海云之后,朱友康的脑袋里一直在想着这个问题。
他忽然想起了自己在中丘中学学时,经常去的那个大坝北岸往西的那个小小的沟壑。那个小小的沟壑成了朱友康一生的记忆。
那里是他中午一个人偷偷吃着自己带来的玉米杂面饼子的地方,也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地方,是他在学的一天中最自由、最潇洒、最得意、最舒展、最阳光的幸福时刻和宝贵时刻。
何海云接过野兔,神秘地笑了笑。她认为,这朱友康太有心机了。居然带一只野兔也教化她,希望她成为一只乖乖听话的小灰兔。这可太有意思了,也太含蓄了。
他们一边走一边聊着,不知不觉就到了朱友康经常去的那个沟壑的岸边。
他们从第一次在中丘河边何海云借用他一把青铜短剑开始谈起,一直聊到半夜惊魂的女鬼出现,再从蓬州中学黑洞聊起,聊天的话题转移到了蓬州白瓷、蓬州文物、还有那BQ庙神秘的一场大火,以及后来抢救古庙复原工程,失火案件侦查等话题。
再从拳打张慧敏,运动会,到迎新年文艺联欢会。说起了写诗,说起了学生会。
朱友康看时机成熟,就掏出自己那天晚费了一个晚的功夫写成的短诗,双手递给何海云。
当何海云接过那首诗,准备看的时候,她的眼睛一下子盯在了朱友康的手掌。
“别看了,没啥看的!”朱友康赶紧收回自己的双手:“你看一看我给你合的这首一剪梅吧!”朱友康眼睛盯着何海云的眼睛一动不动,何海云憋住一口气,展开这首诗读起来:
“一剪梅?彩玉灰土冰钢钎
朱友康
彩玉灰土冰钢钎。\/肌裹金衣,\/独炸南山。\/铁锤何惧冽风至,\/晨炊到时,\/馍满竹篮。
\/书自传扬情自现。\/一种归心,\/两处似箭。\/此怨无悔赴水坝,\/才出南丘,\/中丘又见。
朱友康
写于羊年正月初九夜”
何海云还没有读完,已经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朱友康一把将何海云抱在怀里,挤压的小灰兔吱吱地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