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什么地方值得他这样惊吓呢?
这个地方正是三年前他起死回生的地方。就在这个地方,解三多、何树坤、巩丽君以及他的同乡同学成林、小梁等人,把他从死亡线拉回来的地方,也是他的父亲提着保险灯半夜里带着社员找到他的地方。
他在洗脸的时候,看到身边有一个不大的洗衣粉塑料袋,便顺手拿了起来,打开一看,里面还存放着几只小小的河虾。他心里想,这肯定是谁家的小孩捡的,落在这里了。
可是这里远近没有看到人影,他也喜欢河里的鱼虾,也就顺便裹起这个塑料袋装进衣服口袋,骑自行车继续赶路。
等到了县城,已经是午快要下班的时间了。
他在蓬州中学学的时候,和同学们在县城逛过,知道公安局和粮食局的地方。
他先来到处在县城北街中段路北的粮食局。进一门,一个看大门的老头拦住了他的去路。说什么都不让他进去。
他的理由就是他是一个坏人,肯定是经常打架的坏人。粮食局领导早就发话了,凡是这样的人一律拒之门外,不得入内。
眼看就要下班了,这不是白跑一趟吗?朱友康急血攻心,十分气愤,硬闯了两次都没有进去。
看来硬的法子是不行了,他就来软的,可怜兮兮地诉说自己是考了师范学校,来办理粮食关系的。尽管你怎么祈求,这老汉还是不让进门。
万般无奈的他,只好坐在粮食局门外的一头大狮子边想办法。
正在走投无路的他,眼前一亮,他忽然发现本村里的药材公司赵经理刚从这里路过。他赶紧爬起来、跑过去叫住他。赵经理因为曾经在他家里,喝过他考蓬州中学金榜题名时的喜酒,缓和了一下还是想起了他这个孩子。
“你是……你是……书堂家的孩子吧?”赵经理犹犹豫豫的问。
“是,我是来这里办理粮食关系,我考了师范学校,人家根本不让我进去!”朱友康着急地解释说。
“你的脸是怎回事?”赵经理也觉得朱友康有些反常,就问道。
朱友康把路的遭遇简单的说了一遍,因为快要下班了,他急于办理手续。
赵经理这时脸的诧异才消除,于是就带他进了粮食局的大门,并帮助他一块办理了各种粮食手续。
朱友康和赵经理刚刚走出大门,里面的职工就骑着自行车下班了。
朱友康双手合起来给赵经理作揖,千谢万谢赵经理帮了他的大忙。
说完他就要去下一站公安局,赵经理问他:“你中午有地方吃饭吗?”
他这才想起来,自己一大早出门的时候,只想着先到中丘公社粮站办理粮食关系,想着到中午就赶回家里了,谁曾想那里不能办理,自己就径直来县城里了,别说吃饭了,身一分钱都没有带。
他尴尬地回答:“不吃饭了,等一会儿就去公安局,还要办理户口关系呢!”
赵经理知道他一个年轻人在县城里人生地不熟的,不让他多说,硬把他拉到粮食局东边的药材公司食堂。
给他买了四个馒头,一份白菜炒豆腐,还有一碗鸡蛋汤。
朱友康一边吃饭,一边想着,要是到了公安局还是不让我进门,我该咋办呢?